日產汽車,這家曾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的日系車企巨頭,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二季度,日產凈利潤暴跌99%,從昔日的千億日元巨額盈利,縮水至僅9.95億日元,中國市場更是其業績下滑的重災區。
想當年,日產旗下的軒逸與奇駿車型,憑借出色的口碑與高性價比,在中國市場所向披靡,銷量遙遙領先。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日產已風光不再,CEO更是直言公司已“奄奄一息”,現金流緊張,難以支撐高昂的成本,計劃裁員2萬人并關閉7家工廠,以求自救。
銷量下滑的背后,是日產在中國市場策略的失誤與汽車行業的深刻變革。近年來,隨著國產汽車品牌的崛起與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消費者對日系車的熱情逐漸減退。日產的主力車型天籟、逍客等銷量大幅下滑,即便是曾經的銷量擔當軒逸,也無法阻擋日產整體銷量的斷崖式下跌。
在2024年,日產全年銷量僅為69萬輛,不足巔峰時期的一半。為了挽回市場,日產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天籟、軒逸等車型價格一降再降,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扭轉頹勢。日產的經營現狀,已成為日系車企在華困境的縮影,豐田、本田等同行也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業績下滑。
日產走向沒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多年前,日產就因造假事件被消費者詬病,品牌形象受損。近年來,其車型質量問題頻發,發動機燒機油、變速器頓挫等問題頻現,進一步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同時,日產在新能源領域的轉型步伐滯后,錯失了市場先機,導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日產不得不尋求變革。然而,其重組計劃卻遭遇重重困難。與本田的合并計劃因財務問題而擱淺,與國產汽車品牌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日產雖已投入研發,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力。
在中國市場,日產的市場份額正被國產汽車品牌逐步侵占。據數據顯示,2024年前6個月,國內汽車品牌銷量排行前5位中,國產品牌占據了4席,比亞迪更是遙遙領先。而日產則勉強躋身前12位,銷量僅為32.83萬輛。
在全球市場,日產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美國市場的關稅政策、日本本土市場的萎縮以及新興市場的競爭加劇,都使得日產的日子愈發艱難。面對生死考驗,日產不得不采取斷臂求生的策略,力求通過裁員、關廠等方式削減成本,提升經營效率。
然而,對于日產來說,這僅僅是開始。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日產必須加快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還需要加強與合作伙伴的關系,重新定義產品和市場布局,以期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