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車是否真的省錢的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深圳車主陳先生的一則爆料,更是將新能源車成本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陳先生表示,當初購買新能源車時,銷售人員宣稱每公里電費比礦泉水還便宜,然而三年下來,他不僅沒省錢,反而因維修費用倒虧了6萬元。
這一消息在車友群中迅速傳播,引發了眾多新能源車車主的共鳴。原本被視為省錢利器的新能源車,如今卻讓不少車主大呼上當。那些廣告中宣傳的零油耗、低保養等賣點,背后似乎隱藏著不少經濟陷阱。
保值率問題是新能源車的一大痛點。廣州車主王先生透露,他2021年花費28萬購買的電動車,在短短兩年內貶值幅度超過60%,評估價僅為11萬。相比之下,同期購買同款燃油車的朋友,二手車還能賣出18萬左右。二手車商李老板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新能源車評估主要看電池,續航衰減超過20%,價格就直接砍半。
充電難題也是新能源車車主們普遍面臨的問題。銷售經理張先生從北京到天津的充電經歷讓他心有余悸,原本2.5小時的車程,因為充電耗時5小時,充電成本反而比燃油車更高。而居住在老小區的陳女士則因為物業拒絕安裝充電樁,每周都要開車去3公里外的公共充電站,浪費了大量時間。
新能源車的維修成本也遠高于燃油車。上海車主劉女士因空調不制冷去4S店維修,被告知壓縮機壞了,需要花費1.2萬更換。而同款燃油車換壓縮機僅需3000元左右。更令車主們無奈的是,由于新能源車維修門檻高,路邊店不敢修,4S店則趁機高價宰客。
面對這些問題,不少車主開始反思新能源車的適用性。對于年均行駛里程超過3萬公里、居住老小區無法安裝充電樁、計劃用車5年以上以及經常需要長途出行的用戶來說,新能源車或許并不是最佳選擇。某汽車研究院分析師指出,新能源車的使用成本優勢目前主要體現在高端車型和短途通勤場景,對于經濟型車型,用戶更應謹慎評估電池、保值率等隱性成本。
當然,新能源車也并非一無是處。對于有固定充電樁、年均里程不超過2萬公里、計劃短期換車的用戶來說,新能源車仍然能在電費和保養上省下一筆錢。不少車主也表示,如果充電條件便利,新能源車的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
然而,對于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在購買新能源車前仍需多算算賬。畢竟一輛車可能要陪伴五六年時間,選錯了不僅不省錢,還可能成為長期負擔。理性消費,從算清每一筆賬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