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駕駛界,一個廣為流傳的習慣是,老司機一上車便迅速關閉車輛的自動啟停功能,網絡上對此功能的批評聲此起彼伏,有人稱其為“智商檢測器”,更有甚者認為它是車輛損壞的元兇。然而,最近的一組實際測試數據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北京的早高峰時段,一輛開啟了自動啟停的混動車,其油耗僅為5.2L/100km,而一旦關閉該功能,油耗則飆升至6.1L/100km。這意味著,自動啟停幫助節省了約14.8%的燃油。對于一位年行駛里程達到2萬公里的車主來說,這相當于節省了500元的油費,足夠加三次滿箱的95號汽油。
針對網絡上流傳的“自動啟停傷發動機”的說法,工程師們用數據進行了有力反駁。他們指出,在熱車狀態下重啟發動機所造成的磨損,僅為冷啟動時的二十分之一。某品牌發動機在經歷了10萬次的啟停測試后,其缸壁磨損程度甚至低于行業標準30%。然而,真正需要車主們留意的是電瓶的壽命。普通電瓶在手動關閉啟停功能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五年,而專為啟停功能設計的AGM電瓶,在頻繁啟停的使用場景下,反而可能只使用兩年就需更換。
自動啟停功能并非萬能的解決方案。在廣州的一次暴雨中,有車主因未關閉該功能,導致發動機進水,維修費用高達2.3萬元。在短途挪車時,頻繁的啟停反而會導致油耗上升0.3L/100km。老司機們早已摸透了其中的門道:在面對超過15秒的紅燈時,他們會踩下剎車觸發啟停功能;而紅燈時間少于10秒時,則輕踩剎車保持D檔。在堵車時,他們則會結合使用“半聯動+AutoHold”功能,既節省了腳力,又避免了因頻繁操作而引發的身體抖動。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那些對自動啟停功能批評最為激烈的人,往往是沒有駕駛過新款混動車的。如今,高端混動車的電機能夠在0.2秒內無聲地重啟,而傳統油車在使用啟停功能時,仍會伴隨著0.8g的抖動,仿佛在開著一輛“拖拉機”。說到底,技術本身并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如何正確使用。用對了,它是節油的神器;用錯了,才真的成了所謂的“智商稅”。下次上車前,不妨先試著保留自動啟停功能,在早晚高峰時段開上一周,看看油表上的數字會給你帶來怎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