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州的薩蘭市,一座由中國宇通客車與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技術公司攜手打造的CKD工廠,成為了中國—中亞媒體聯合采訪團的重要一站。6月4日,來自不同國家的記者們齊聚于此,共同見證了環保公交車,尤其是純電動客車生產線的繁忙景象,親身感受了兩國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深度合作。
在這座2021年正式投產的工廠里,年生產能力驚人,可達2000臺客車及200臺工程機械。宇通客車哈薩克斯坦國家公司的負責人苗原,向記者們詳細介紹了工廠通過本土化合作所取得的成就。他提到,這不僅促進了哈薩克斯坦乃至整個中亞地區的汽車工業發展,還間接創造了超過5000個就業崗位。
當記者們走進工廠車間時,映入眼簾的是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焊接、涂裝、總裝和檢測等各項工序。工廠的執行經理羅曼·克里沃帕連科自豪地表示,他們引入的中國技術經驗,為地區的綠色交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強調,工廠生產的客車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可靠的性能和環保的理念,已經在當地市場贏得了廣泛認可。未來,他們計劃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對哈薩克斯坦市場的供應,并尋求將產品出口至其他中亞國家。
在車間的一角,一位塔吉克斯坦記者與生產線上的客車車身合影,留下了這難忘的一刻。而他的同行們,則忙著采訪工廠員工、拍攝生產流程,試圖從多個角度記錄下這次寶貴的采訪經歷。
薩蘭市的市長達林·布爾凱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為這座曾經的礦業城市帶來了經濟多元化的機遇。他說:“從創造就業、技術升級到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不僅促進了我們的經濟增長,更提升了地區的自主發展能力。”
烏茲別克斯坦24廣播電臺的記者阿卜杜沃希德·阿奇洛夫對這次采訪活動贊不絕口。他表示,走進工廠生產車間,讓他親眼看到了中亞與中國合作的具體成果。同樣,來自《土庫曼斯坦報》的記者艾古麗·拉希莫娃也對這次采訪充滿期待。她詳細詢問了中國—中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細節,并表示土庫曼斯坦希望借助這一平臺,進一步拓展雙方在汽車等領域的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