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每日30多公里的通勤需求,姐夫決定將其燃油車更換為電動車,這一決定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日益成熟。在15萬元的預算內,選擇一款合適的電動車成為了他們家庭的一大難題。市場上同價位電動車種類繁多,加之之前對新能源汽車關注不多,每款車型的推薦都聽起來頗為誘人。
在眾多選擇中,大眾ID.4引起了姐夫一家的注意。他們認為ID.4的外觀設計現代且年輕化,同時繼承了大眾品牌的底盤設計和造車技術,駕駛體驗和穩定性值得信賴。雖然預算只能購買入門版車型,但經過試駕,他們覺得對于家庭使用來說已經足夠。盡管智能化配置不算突出,但方向盤穩重、底盤平穩,駕駛起來非常舒適。
試駕過程中,姐夫還特意體驗了ID.4在輕微顛簸路況下的濾震性能,表現令人滿意。提速時,車輛的動力輸出循序漸進,沒有國產車常見的延遲感。然而,盡管ID.4在駕駛質感方面表現出色,但仍有三個短板不容忽視。
首先是車機配置,許多車主反映其豐富性和穩定性不如國產新勢力車型,這一點在車主社區中引發了不少吐槽。其次,車窗升降和中控臺異響是ID.4在用車過程中反饋較多的問題,影響了駕駛體驗。最后,車內塑料件較多,無論是入門版還是高配車型,在用料方面都顯得一般,舒適性和質感不如同價位的國產車型。
盡管如此,姐夫一家仍認為大眾ID.4是一款適合家庭使用的電動車。其駕駛質感和穩定性讓人放心,續航能力也足以滿足家庭需求。據多位車主反饋,ID.4的續航能力沒有虛標現象,這一點得到了廣泛認可。
在試駕過程中,姐夫還注意到ID.4的外觀設計細節,如流線型的車身和精致的前臉設計,都提升了整車的視覺效果。雖然內飾用料一般,但整體布局合理,操作便捷,符合家庭用車的實際需求。
大眾ID.4在15萬元電動車市場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雖然存在一些短板,但整體性能和駕駛體驗仍能滿足家庭用車的需求。姐夫一家對ID.4的選擇充滿信心,期待它能為他們的日常通勤帶來更加便捷和舒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