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業的浪潮中,李開復,這位前蘋果、微軟、谷歌高管,同時也是創新工場和零一萬物的創始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眾多年輕人心中的創業導師,他的最新創業項目——零一萬物,正陷入一場高管離職的風暴。
零一萬物,自2023年成立以來,便被譽為“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然而,與同為“小虎”的百川智能相比,零一萬物的高管離職情況更為嚴重。最近,聯合創始人谷雪梅宣布離職,準備開啟新的創業旅程。她在零一萬物中擁有極高的聲望,主要負責模型預訓練和C端產品。隨著C端業務的逐漸淡出,零一萬物將重心轉向數字人、模型定制和部署等B端業務,這也導致了C端團隊的調整。
然而,谷雪梅的離職并非個例。技術副總裁李先剛、首席架構師潘欣、技術副總裁戴宗宏、算法負責人黃文灝等聯合創始人也相繼離開。他們或加入大廠,或投身其他創業公司,或自立門戶。這一系列高管離職,引發了外界對李開復創業能力的質疑:“創業導師連自己的團隊都穩不住,還教別人創業?”
李開復,這位62歲的創業“新人”,在AI創業的賽道上顯得尤為獨特。與其他年輕的創始人相比,他更像是一個老將,帶著深厚的積淀和豐富的經驗,親自下場創業。他坦言,創新工場的投資規模有限,無法占據大份額,而他想親自參與一個能夠串聯自己過往經歷的項目。于是,零一萬物應運而生,他立志要打造一個萬億美金市值的企業。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零一萬物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后,開始遭遇困境。2024年底,零一萬物裁撤了預訓練算法團隊和Infra團隊,出海項目也大多逐漸關?;蚝喜?。今年年初,隨著DeepSeek的爆火,零一萬物迅速調整戰略,放棄超大基礎模型,成為“大模型六小虎”中首個擁抱DeepSeek的玩家。然而,業務線的劇烈調整,與高管們的初心、權責、利益乃至職業前景發生了激烈碰撞,離職潮隨之而來。
李開復的經營風格,在零一萬物的發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他非常謹慎,精打細算,對成本和風險異常敏感。他強調“可以做To B生意,但不能虧錢”,要求“燒錢可以,但‘燒1塊必須賺回6毛’”。這種投資人的思維,讓他在創業過程中顯得過于保守,缺乏前瞻意識和戰略定力。這也導致了零一萬物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差異化的優勢。
現在,零一萬物正努力在To B領域尋找突破口。李開復表示,他將利用自己的人脈優勢,尋找大客戶,每年爭取拿下10個千萬級的大單。然而,B端業務是一塊硬骨頭,需要戰略定力和持續投入。零一萬物能否在這個領域站穩腳跟,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與此同時,其他“大模型六小虎”也在積極尋求發展。百川萬物在收縮戰線時畫出了“AI醫療”的藍圖;月之暗面擁有獨特的Kimi品牌;階躍星辰和MiniMax主打多模態大模型;智譜則以開源生態和通用大模型為核心,正在沖刺上市。相比之下,零一萬物的故事顯得略顯平淡。
李開復的創業之路,充滿了荊棘和挑戰。作為創業導師,他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親自下場創業,卻需要面對更加復雜和多變的市場環境。他的創業精神值得敬佩,但也需要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以及更加堅定的戰略定力。
在創業的道路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也沒有絕對的成功模式。李開復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適應市場的變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零一萬物也需要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在To B領域,它需要找到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打造可規模化、可持續、可復制的業務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面對高管的離職和業務的調整,李開復需要展現出更加堅定的領導力和戰略眼光。他需要帶領團隊走出困境,實現零一萬物的長遠發展。
創業之路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才讓創業變得更加有意義。李開復和他的零一萬物,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我們期待他們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