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我國的科技事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以及“人造太陽”等重大科技成果頻現,不僅提升了國家的科技實力,也激發了公眾對科技探索的熱情。如今,將科技與旅游相結合,體驗新奇有趣的科技之旅,已成為眾多民眾休閑娛樂的新選擇。各地紛紛探索如何將科技的熱度轉化為文旅的活力,通過優化設施和提升服務,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的科技旅游體驗。
在海南文昌,一個全新的航天觀禮平臺——瑤光火箭觀禮平臺,已正式投入運營。該平臺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僅6公里,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看火箭發射的絕佳位置。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發射之際,來自各地的游客,包括四年級小學生延鈺菲,齊聚于此,共同見證了火箭升空的震撼瞬間。伴隨著倒計時的結束,火箭劃破夜空,游客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除了觀看火箭發射,瑤光火箭觀禮平臺還舉辦了“航天嘉年華”活動,包括“時空膠囊計劃”和“元宇宙星空音樂會”等豐富項目,讓游客在享受科技魅力的同時,也能獲得更多元化的體驗。該平臺還積極向周邊村莊提供贈票,讓村民也能共享這一科技盛宴,同時也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在甘肅金昌,火星1號基地以其獨特的火星模擬環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這里的地形地貌與火星極為相似,火星探測器、太陽能板等設施點綴其間,營造出濃郁的火星氛圍。游客可以在這里通過模擬設備體驗火箭升空,了解火星環境中的植物生長情況,以及封閉受控生態系統如何保障人類生存。
火星1號基地采用“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的運營模式,游客可以化身為火星居民,參與60余項職業任務挑戰,如三維滾環、離心機等訓練項目,加深對火星生活的了解。基地還定期舉辦科技音樂節、科普活動和科幻主題沙龍等,緊跟科技發展熱點,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
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上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被譽為“人造太陽”,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該裝置旨在模擬太陽的核聚變過程,今年還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南校的10名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近距離接觸了這一大科學裝置,并聆聽了志愿者老師的生動講解。
參觀結束后,孩子們還觀看了《葛庭燧誕辰一百周年》紀錄片,了解了這位著名物理學家毅然回國投身科研事業的感人故事。合肥物質院依托其豐富的科研資源,設計了適合全年齡段的科學教育課程,并開發了“科學家與你面對面”“科技館奇妙夜”等品牌活動,為游客帶來了更加深入的科普體驗。
合肥市相關部門還共同培育了270家科創科普游基地,串起了110余條科創科普研學線路,將企業和場館化身為“行走的課堂”,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科技旅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