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近期公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盡管公司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業務增長,但其碳排放量卻意外上升,凸顯了在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自2020年以來,微軟的碳排放總量增加了23.4%,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數據中心的迅速擴張。
據分析,盡管微軟積極購買清潔電力,但數據中心所使用的碳密集型材料和產品,例如鋼鐵、混凝土以及計算機芯片,才是碳排放的主要源頭。微軟發言人指出,這些材料和產品的生產過程反映了全球在開發更環保替代品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它們構成了微軟范圍3排放的最大挑戰。范圍3排放是指那些發生在企業供應鏈中,但不在企業直接控制范圍內的排放。
在微軟的碳排放構成中,范圍3排放占據了壓倒性的比例,特別是在2024財年(涵蓋2025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期)的碳足跡中,這一比例超過了97%。其中,資本貨物和購買的商品及服務占微軟總碳排放量的約四分之三。數據中心的快速建設是導致這一高比例的主要原因,而用于建筑和地基的鋼鐵和混凝土,其生產過程高度依賴化石燃料,且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微軟在綠色電力方面同樣面臨挑戰。由于數據中心并不總是位于清潔能源豐富的地區,因此微軟難以獲得附近的零碳電力。微軟發言人表示,公司電力消耗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其運營電網的脫碳速度。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微軟在減少碳排放方面仍取得了一定進展。與2023年相比,微軟2024年的碳排放量略有下降,顯示出公司在建設低碳數據中心方面的努力。然而,要實現到2030年消除比其產生的碳污染更多的目標,微軟仍需大幅削減碳排放,并加大碳移除力度。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微軟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公司已成為太陽能領域的領先投資者和采購商之一,其零碳電力組合容量已達到34吉瓦。微軟還簽訂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碳移除協議,承諾移除數百萬公噸的碳。
然而,隨著微軟在人工智能和云業務領域的持續擴張,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微軟仍需面對如何在業務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