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戰風暴,自五月下旬以來,超過十家主流車企紛紛推出了以“限時特惠”和“限時補貼”為名的促銷活動,價格戰的白熱化程度可見一斑。然而,這場看似激烈的競爭背后,實則暗藏危機。
5月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緊急發聲,發布了一份旨在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書。倡議書指出,自5月23日某知名車企率先大幅降價后,眾多車企紛紛跟進,競相降價,導致市場陷入了一種無序的價格戰狀態,這種“內卷式”競爭模式不僅威脅到了產業鏈的穩定,更讓行業的未來發展蒙上了陰影。
中汽協在倡議書中深刻剖析了行業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正是無序價格戰所引發的“內卷式”競爭。在這種競爭模式下,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直接導致產品售后服務的質量下降和創新投入的減少,長此以往,將嚴重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工信部也迅速表態,對中汽協的倡議表示全力支持。工信部明確指出,車企之間的無序價格戰是典型的“內卷式”競爭,必須加大整治力度,配合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以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
中汽協在倡議書中還特別強調了新能源汽車在引領汽車產業加速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于維護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中汽協呼吁汽車產業要從低層次的價格競爭轉向高質量的價值競爭,以推動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事實上,多位車企負責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就已經表達了對惡性競爭的擔憂。他們認為,簡單的價格戰不僅無法為企業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反而會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汽車產業的未來不在于價格的高低,而在于價值的創造和提升。
中汽協的這份倡議書不僅是對當前無序價格戰的警示,更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在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的當下,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構建“競合有序”的市場生態,推動行業從規模優勢向質量優勢轉變,將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