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亞迪針對魏建軍關于“車圈恒大”的言論做出了正式回應,這一回應由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親自發布,內容詳實有力,引起了廣泛關注。
李云飛在回應中首先指出,一些人對比亞迪總負債5800多億進行炒作,這是非常危險的言論。他列舉了其他國際和國內車企的負債情況,如豐田的2.7萬億、大眾的3.4萬億、福特的1.7萬億,以及吉利的5047億和上汽的6104億,質疑這些企業是否也同樣“危險”。
他進一步解釋說,負債不僅僅是數字游戲,更重要的是要看“有息負債”,即那些需要支付利息的債務。以最新年報為例,比亞迪的有息負債為286億,相比之下,吉利為860億,上汽為945億,豐田為1.8萬億,福特為1.1萬億,大眾為1萬億。李云飛認為,從這一角度看,中國車企的財務狀況實際上更為健康。
針對有人指責比亞迪的負債主要是供應商應付款的問題,李云飛也進行了反駁。他指出,企業規模越大,營業收入越高,對外采購與合作的體量也就越大,因此應付賬款也會相應增加。他以比亞迪、上汽和吉利為例,詳細說明了各企業的應付賬款情況,并強調要看應付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從這一比例來看,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的財務狀況都相對穩定。
李云飛還回應了關于比亞迪對供應商付款周期長的指責。他通過對比國內車企財報中的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平均周轉天數,指出比亞迪的付款周期并不比其他企業長。同時,他還展示了比亞迪2024年的財報數據,全年營收達到7771億,凈利潤403億,研發投入542億,國內納稅510億,現金儲備1549億,這是比亞迪成立30年以來最好的經營業績。
李云飛強調,過去幾年比亞迪實現了高速增長,而一些企業卻在新能源業務上嚴重落后。他指出,整體來看,中國主流車企的資產負債情況要好于國外車企,不存在所謂的“車圈恒大”。他呼吁大家不要輕信那些唱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言論。
在回應的最后部分,李云飛提到,中國汽車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了60%,新能源滲透率也穩步提升,超過了52%。他特別指出,中國汽車連續兩年出口全球第一,很多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今年以來,比亞迪在海外很多國家及主流市場也取得了全面突破。李云飛表示,中國汽車目前的發展勢頭良好,勢不可擋。
對于網絡上的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和節奏,李云飛表示,相信大家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同時,比亞迪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并上報了相關證據及線索,對于惡意帶節奏的相關方,比亞迪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