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夜晚,一場別開生面的“超市爭奪戰(zhàn)”悄然上演。每晚8點,各大超市如七鮮、盒馬、沃爾瑪?shù)龋娂婇_啟日清模式,將庫存商品打折出售,吸引了大量顧客前來搶購,其中不乏大爺大媽和年輕打工族的身影。
4月21日晚,李夕剛下班便匆匆趕往家附近的七鮮超市。盡管只比平時晚了7分鐘,但眼前的景象卻讓她大吃一驚:超市內(nèi)人頭攢動,購物車不夠用,她只能提著購物筐艱難地在人群中穿梭。超市準(zhǔn)時在8點開始日清,現(xiàn)場一片混亂,大爺大媽們?yōu)榱藫屬徯膬x的商品,甚至不惜“動手”。
晚8:07的七鮮超市,人潮涌動。
李夕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搶不過那些經(jīng)驗豐富的大爺大媽們。他們不僅行動迅速,而且對超市的日清規(guī)律了如指掌。一位大媽告訴她,自己每天晚上7點半就來到超市倉庫門口等候,第一波藍(lán)莓、奇異果總能被她收入囊中。有些大媽甚至組成了搶貨團(tuán),分工明確,一人負(fù)責(zé)搶購,一人負(fù)責(zé)看守購物車,效率極高。
而年輕人在這場“爭奪戰(zhàn)”中則顯得力不從心。他們往往只能等到大爺大媽們搶購?fù)戤叄拍苈叩较渥优蕴暨x剩下的商品。這些商品大多是保質(zhì)期較短或性價比不高的,但即便如此,年輕人們還是愿意為了低價而搶購。
不過,并非所有超市的日清場景都如此火爆。位于北京四環(huán)的伊藤洋華堂超市,在晚8點時也開啟了打折模式,但相比之下卻顯得冷清許多。這里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從容地挑選著打折商品,沒有大爺大媽們的爭搶和喧囂。
伊藤洋華堂超市內(nèi),打折促銷的肉片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在石景山區(qū)的永輝超市,日清模式也備受青睞。這里的熟食區(qū)和烘焙區(qū)是顧客們的“必爭之地”,打折食品琳瑯滿目,品類豐富。年輕人們在這里圍成一圈,像流水線一樣挑選著心儀的商品,秩序井然。
永輝超市內(nèi),打折商品擺滿了柜臺。
晚間打折清倉并非超市今年才有的活動,這一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生鮮超市錢大媽。該品牌自2012年開設(shè)第一家門店以來,就主打“不賣隔夜肉”的理念,每晚7點開始全場打折,直至11點半全場免費派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超市加入了這一行列,希望通過低價吸引顧客。
然而,隨著大爺大媽們的涌入,年輕人在生鮮超市的消費體驗大大降低。社交媒體上關(guān)于超市清倉混亂的吐槽層出不窮。有人表示,搶購特價菜所花費的時間成本比去菜市場還高;有人發(fā)現(xiàn)買回家的商品很快就過期或變質(zhì);也有人覺得這種搶購方式浪費時間和精力。
年輕人開始反思搶購特價商品是否真的值得。
面對這些問題,超市們也在尋求解決方案。一些超市推出了上午場和晚間場兩場清倉活動,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同時,他們也在努力提高原價商品的競爭力,以吸引更多顧客。
然而,對于李夕這樣的年輕人來說,她已經(jīng)決定不再摻和打折清倉的事兒了。她覺得,每天下班后去家附近的菜市場挑挑揀揀,和賣菜大姐講講價,才是最適合她的購物方式。或許,這種簡單而傳統(tǒng)的購物方式,才是她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