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由比亞迪引領的降價風暴,迅速吸引了主要競爭對手奇瑞汽車和吉利汽車的強力回應。
5月27日,奇瑞汽車宣布了一項重大舉措,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共計超過30款車型參與限時優惠補貼活動,優惠金額最高可達5.5萬元。這項被稱為“百億廠補”的政策,覆蓋了從5月27日至6月2日的短時間內。奇瑞方面強調,此次降價活動將確保產品質量不受影響。
緊接著,5月28日,吉利汽車也加入了這場價格戰。吉利銀河品牌宣布推出新能源限時補貼價,多款車型價格下調,其中吉利星愿的限時補貼價起售價為5.98萬元,較原價優惠了9000元。吉利汽車方面同樣表示,降價不會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隨著這場“價格戰”的愈演愈烈,汽車股近期在股市上的表現也受到了影響。比亞迪股份的股價從5月23日的477.8港元下跌至5月28日的407港元。同時,零跑汽車、蔚來、小鵬汽車、吉利汽車等上市車企的股價也不同程度地下滑。
比亞迪此次降價行動被業內形象地稱為“掀桌子”式降價,其優惠力度之大引起了廣泛關注。以比亞迪秦L DM-i智駕版為例,銷售人員表示,該車型可以享受1萬元的現金優惠和1萬元的本廠置換補貼,疊加國家置換補貼后,最高優惠可達3.3萬元,補貼后起售價僅為6.68萬元。
奇瑞汽車和吉利汽車的迅速應戰,顯示了這場價格戰已全面升級。奇瑞方面表示,此次降價主要是為了端午節促銷,是階段性的。而吉利汽車則推出了包括吉利星愿在內的多款車型的限時補貼價,以應對市場競爭。
面對這場由比亞迪引發的價格戰,業內專家表示,比亞迪憑借出眾的成本控制能力,不僅考慮企業的生存,還希望挑戰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先地位。然而,持續的大幅降價也引發了對于行業健康發展的擔憂。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統計,2024年汽車市場降價規模顯著擴大,涉及車型數量遠超往年。同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汽車產業的利潤率僅為3.9%,遠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平均水平。業內專家指出,與國際頭部車企相比,中國車企的利潤率較低,在汽車這一高投入的行業中,低利潤難以維持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近日表示,任何商業都需要有利潤來支持持續投入和發展。他強調,工業產品不可能在大幅降價的同時還能保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