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廣袤的縣域市場上,一場零售業的變革正在悄然上演,而這一變革的靈感竟然源自大洋彼岸的一位零售業巨擘——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他曾斷言,美國小城鎮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遇,這一觀點如今在中國縣域市場得到了全新的驗證。
頗具戲劇性的是,山姆·沃爾頓可能未曾預料到,他創立的山姆會員商店,一個原本定位中產精英的零售品牌,會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在中國下沉市場落地生根。無數代購跨越數百公里,用最樸素的商業模式,為這家零售巨頭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渠道下沉。
近年來,代購熱潮中涌現出一個顯著的新趨勢:實體店模式的興起。這些實體店不僅在網上接單、超市搶購,還在路邊擺攤現場分裝商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購物體驗。
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上,大量山姆代購創業者分享著他們的開店經歷,形成了#山姆代購實體店#等熱門話題。在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的街頭,“山姆甄選店”、“山姆優選”等招牌隨處可見,這些銷售著會員店同款商品的代購實體店,在下沉市場形成了獨特的“縣城分姆”現象。
代購實體店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專營山姆等單一品牌商品的專賣店、集合多個品牌商品的綜合店,以及傳統店鋪兼營的代購業務。這些店鋪的興起與縣域消費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數據顯示,2019至2024年間,縣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國的占比從36.8%提升至38.8%,縣域市場的消費潛力被充分挖掘。
曾經被視為一線城市專屬的品質消費品,如今也在縣域消費者中流行開來。然而,山姆在國內下沉市場的布局尚未打開,門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對于非門店城市的消費者而言,可選擇的商品種類大幅減少,且需承擔額外的加價成本。因此,代購實體店的優勢和價值顯現出來,它們打破了會員費的門檻限制,提供了豐富的商品選擇和個性化服務。
盡管代購實體店看似繁榮,但背后的經營壓力卻不容忽視。隨著線上免費代購甚至折扣代購的出現,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代購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盈利少、太辛苦,最終選擇轉行。同時,實體店鋪需要承擔房租、水電、設備等固定成本,盈利難度進一步加大。
那么,“縣城分姆”究竟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嗎?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代購實體店的盈利渠道主要包括代購費、回饋金返利和會員儲值。然而,要實現高利潤并非易事,這取決于門店的獲客能力、人員和物流成本控制、運營策略以及服務體驗等多方面因素。
一些代購店主分享了他們的經營細節,揭示了盈利的艱難。例如,一位在湖北荊門經營山姆代購店的店主透露,其店鋪試營業首日營業額達1.8萬元,但隨后需維持較高的日均營業額才能不虧損。同時,暢銷產品的保質期較短,進貨量和庫存控制成為一大挑戰。
除了盈利難度,代購實體店還面臨著多重風險隱患。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法律風險,代購者開實體店并公開以“山姆XX店”名義進行宣傳銷售,可能涉及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等問題。代購分裝售賣食品涉及二次加工,需要辦理相關資質證件,但大多數代購實體店或許并未意識到這一點。
從零售業視角來看,代購實體店的涌現折射出當前消費市場正在經歷的結構性變革。中國當代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從“大而全”向“精選優質”轉變,這一趨勢為代購業態創造了生存空間。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既然下沉市場對山姆商品存在明確需求,為何品牌方不直接進軍縣域市場?
這或許與山姆的商業模式有關。其核心盈利邏輯建立在“會員費+高客單價”的模式上。縣域消費者往往更傾向于通過代購購買分裝商品,而非直接辦理會員。這意味著,“會員費+高客單價”這種模式在縣域市場會面臨根本性挑戰——較低的人口密度和消費頻次難以支撐倉儲式門店的運營成本。
因此,“精選優質”是趨勢,縣城也的確有用戶有需求,但現階段大型倉儲零售和有限的市場不匹配。代購的存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滿足了“縣城貴婦”嘗鮮的需求,形成了與山姆的“寄生”關系。同時,山姆的全國配送服務也已經能夠覆蓋部分市場需求。
然而,代購實體化或許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一來增加了實體經營成本,但缺乏實體購物體驗;二來核心銷售場景可能仍然是線上渠道;第三,實體代購越來越像是被重新包裝的創業項目,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其生存狀況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