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娛樂板塊近日迎來了品牌重塑的重要時刻。阿里大文娛集團正式更名為虎鯨文娛集團,其子公司阿里影業也將更名為大麥娛樂。這一變動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優酷首席運營官、阿里魚總裁吳倩表示,此次更名象征著虎鯨文娛將以全新的姿態和創業精神踏上新征程。這一理念與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所倡導的“回歸初心,重新創業”不謀而合。吳倩還透露,虎鯨這一品牌形象的選擇,源于其龐大而靈活、聰明且適應力強的特質,以及群居協作、情感豐富的特點,這些都與虎鯨文娛所追求的數智、共生、快樂理念相契合。
然而,此次更名正值阿里巴巴集團進行“1+6+N”架構調整之際,不禁讓人對阿里大文娛的未來產生猜測。畢竟,在阿里大文娛CEO樊路遠去年的一次內部分享中,曾透露出集團對大文娛的不信任感。但吳倩及內部信的回應顯示,虎鯨文娛將繼續作為阿里旗下的文化娛樂集團,而非被剝離或出售。
從業績數據來看,虎鯨文娛(原阿里大文娛)的表現尚算穩定。在2025財年,虎鯨文娛實現營收222.67億元,同比增長5%,經調整EBITA虧損5.54億元,同比收窄64%。其中,一季度實現營收55.54億元,同比增長12%,經調整EBITA盈利3600萬元,實現了優酷帶動的盈利。然而,與愛奇藝相比,虎鯨文娛的業績仍顯黯淡。愛奇藝在2023年已經實現了全面盈利,營收和凈利潤均遠超虎鯨文娛。
虎鯨文娛未來的盈利關鍵點在于優酷,但長視頻領域本身并不是一個容易賺錢的賽道。爆款劇的打造充滿不確定性,而長視頻的商業模式又高度依賴爆款劇帶來的廣告和會員收入。因此,即便虎鯨文娛明確了“內容+科技”的雙輪驅動戰略,AI科技的降本增效仍被視為穩定拉動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
虎鯨文娛計劃利用AI科技探索虛擬拍攝制片技術,進行內容推薦和用戶畫像分析,以降低影視制作成本,提升會員轉化率。同時,隨著阿里巴巴集團“1+6+N”分拆模式的推進,虎鯨文娛有望在集團AI戰略協同下,享受到低成本算力等福利,進一步縮減成本。
然而,對于長視頻行業的未來,阿里大文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樊路遠的看法與許多行業老兵有所不同。他顯得樂觀自信,甚至提出了在未來15到18年內,將阿里大文娛打造成全球娛樂行業第三的宏偉目標。樊路遠認為,AI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他計劃在整個大文娛領域建立一套基于AI底層的數字化工業管線流程,涵蓋動畫、動漫、游戲等多個領域。
但樊路遠的這份自信言論也引發了不少質疑。畢竟,AI技術尚未對虎鯨文娛的業績和用戶規模帶來顯著提升。而且,AI在內容創作中的角色仍充滿不確定性。它或許能從1到10地添磚加瓦,但0到1的“靈光一現”仍需人的思考。因此,有人擔心,過于依賴AI可能會讓內容失去創意和個性想象力。
樊路遠作為跨界上陣的領導者,對文娛內容行業的經驗相對有限。與過去的掌舵者相比,他或許更懂內容,但仍需直面“爆款內容可遇不可求”的行業性難關。這也使得他開始嘗試靠AI破局,以至于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內容創作的特殊性,與年輕用戶群體產生了脫節。
在阿里巴巴集團推進人才年輕化變革的背景下,樊路遠作為僅剩的“老資歷”之一,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需要迎頭趕上,用更大的成績來回應集團長期的支持。因此,虎鯨文娛放棄“阿里”之名,或許正是一個破釜沉舟的開始,預示著樊路遠將帶領虎鯨文娛走向一個全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