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近期公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公司業績強勁增長,營收達到111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47.4%,這一數字繼2024年第四季度后再次突破千億大關。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經調整后的凈利潤首次跨越百億元門檻,達到107億元,同比激增64.5%。
在手機業務方面,小米繼續穩固其核心地位。智能手機收入從2024年第一季度的465億元增長8.9%,達到506億元。同時,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ASP)也有所提升,從每部1144.7元增加至1210.6元,漲幅達到5.8%。這一增長反映了小米在高端市場的逐步滲透。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隨后的業績發布會上指出,盡管國家政策補貼對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有效抓住這一機遇。他認為,當前中國手機市場的格局仍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未來的分化趨勢將更為明顯。
在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領域,小米同樣表現出色。一季度收入為323億元,同比增長58.7%,毛利率提升至25.2%,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其中,小米大家電業務尤為亮眼,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13.8%。具體來看,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的出貨量均實現了顯著增長,分別同比增長超65%、65%和100%。
盧偉冰進一步透露,小米空調已完成全產品線布局,并實現技術全棧自研。未來,小米還將持續提升產業能力,預計年內投產的智能制造工廠將進一步推動空調業務的增長。在談到家電行業的價格戰時,盧偉冰表示,小米大家電業務從不懼怕價格戰,因為小米在產品、硬件、智能化和渠道效率方面均擁有顯著優勢。
在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方面,小米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季度收入為186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達到181億元,環比增長10.7%。單車平均售價也有所提升,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每輛23.43萬元增加至23.83萬元。小米管理層表示,這主要得益于ASP較高的小米SU7 Ultra的上市以及產品結構的變化。
盡管小米汽車在產能挖潛方面表現良好,但月度交付量仍存在波動。4月交付量略降至2.8萬輛,環比下降約3.4%。不過,盧偉冰強調,小米將全力保障年度交付35萬輛的目標達成。他還自信地表示,SU7上市14個月后,市場上尚無真正能與之匹敵的產品。
盡管業務增長顯著,但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目前仍處于投入階段。第一季度該板塊經營虧損為5億元,環比已收窄約28.57%。對于盈利問題,盧偉冰認為關鍵在于提升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