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正在不少縣城悄然興起:二手奢侈品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店鋪以往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消費群體的擴大,它們開始逐漸下沉至縣城,吸引了從都市白領到縣城貴婦的廣泛關注。
社交媒體上充斥著“90后/00后回老家創業開二奢店”的故事。這些年輕人大多在一二線城市有過生活經歷,對奢侈品充滿熱情。他們敏銳地捕捉到了縣城消費力的崛起和市場需求,于是決定返回家鄉,投身這個看似競爭較小的領域。
縣城消費力的提升已成為熱議話題。無論是大品牌的下沉戰略,還是“縣城貴婦”的走紅,都反映了這一群體日益增長的消費能力。數據顯示,某二手交易平臺在春節期間,五線小城的二奢訂單量同比增長了33%,三四線城市也保持了雙位數的增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二手奢侈品店的下沉不僅是消費升級的體現,也是商家策略的必然選擇。然而,縣城市場的局限性和二奢店的高投入成本也讓不少創業者面臨挑戰。在縣城開設二奢店,究竟是否是一門劃算的生意?
江陰的姜麗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作為土生土長的江陰人,她和丈夫在當地經營建材生意,生活條件優越。隨著社交需求的提升,名牌包成為了必備品。然而,專柜價格高昂,讓她望而卻步。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二手奢侈品,發現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款式。自此,她成為了二奢店的忠實顧客。
姜麗表示,過去縣城里二奢店稀少,她只能在線上購買,但時常遇到實物與圖片不符的情況。如今,隨著縣城二奢店的增多,她可以親自挑選商品,甚至與店主建立聯系,獲取更優惠的價格。她每年在二奢上的花費可達10萬元,經典款和限量款都是她的心頭好。
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返鄉創業者、中小企業主等高收入群體的購買力顯著增強,他們對奢侈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相比專柜新品,二手奢侈品以3-5折的價格吸引了大量縣城消費者,成為他們接觸高端品牌的入門選擇。社交媒體的宣傳也讓他們更容易接觸到品牌知識和二手交易渠道。
在縣城這個熟人社會,奢侈品不僅是消費品,更是社交身份的象征。二奢產品既能滿足面子需求,又比專柜產品更為實惠。縣城通常沒有一線奢侈品牌的專柜,二奢店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讓消費者能夠線下體驗、試背,增強了購買信心。
然而,縣城開二奢店并非易事。江陰一家二奢店的店主阿琪表示,縣城消費者對奢侈品款式的需求相對單一,店主不敢輕易壓貨。因此,許多縣城店主將生意分為零售和同行批發兩部分,以降低資金壓力。但零售需要大量資金壓貨,對縣城店主來說風險較大。
阿琪還指出,二奢行業的淡旺季明顯,貨品周轉率成為決定生死的關鍵。同時,要想開店,必須具備專業的奢侈品鑒定能力,否則一旦收到假貨,將損失慘重。雖然縣城開店有租金和人力成本低等優勢,但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二手奢侈品行業近年來經歷了巨大變化,曾經的風口如今已逐漸消退。對于資金實力有限的小縣城個體戶來說,這個行業充滿了挑戰。在直播電商和一線城市大店的夾擊下,縣城二奢店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縮小。一些嘗試入行的創業者因貨品周轉問題而虧損閉店,行業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