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產業風起云涌的變革時代,魏建軍再次挺身而出,以一席直擊行業痛點的深刻對話,為業界敲響警鐘。他以“求是”為劍,剖析行業現狀,不僅揭示了成長的陣痛,更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魏建軍憑借對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被譽為“車圈預言家”。其前瞻性觀點頻繁被市場與政策所驗證,彰顯了他的洞察力。面對行業亂象,他痛心疾首,以“行業醫生”的身份,直擊問題核心,展開深刻批判。魏建軍的言論并非無的放矢,而是基于對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深切關懷。
在價格戰與資本狂歡交織的2024年,魏建軍公開批判“內卷式競爭”,指出靠補貼堆銷量、低價搶市場的策略難以為繼。他預言價格戰的后遺癥將綿延六七年,最終侵蝕行業根基。這一判斷在次年得到政策層面的響應,高層明確將“內卷式競爭”列為整治重點,與魏建軍的觀點不謀而合。
魏建軍對行業亂象的批判不僅限于價格戰。他早前曾反對車企將自適應巡航夸大宣傳為“自動駕駛”,強調輔助駕駛不應喧賓奪主。隨后,工信部出臺文件整頓智駕夸大宣傳,驗證了他的預見性。他還批評了新能源汽車中流行的隱藏式門把手設計,認為其風阻貢獻有限且存在安全隱患。不久,高層立項制定相關安全技術要求,規范行業標準。
魏建軍對行業的深刻洞察,源于他對汽車本質的堅守。他強調,汽車不是快消品,企業盈利是持續研發投入的前提,否則終將損害消費者利益。這一觀點深入人心,成為他眾多名言中的一句。
作為堅守造車一線35年的老汽車人,魏建軍是中國車企老板中任期最長的一位。在行業追求“彎道超車”的浮躁氛圍中,他堅持造車是馬拉松,比拼的是持久力。他拒絕跟風增程式技術,堅持自主研發Hi4混聯架構,優化能量效率。面對虧損車型,他果斷停產,聚焦高利潤產品,確保企業健康運營。盡管連續四年未完成銷量KPI,他仍堅持放棄無意義的銷量,保住利潤。
魏建軍因堅持說真話而常被誤解。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吹滅“鬼燈”是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即使挨罵也值得。他揭露了“0公里二手車”亂象,指出這是市場畸形競爭的縮影,呼吁加強監管。他還批評部分車企夸大續航、虛假營銷等行為,認為誠信缺失將損害消費者信任,影響中國品牌的國際形象。
魏建軍不僅是“說真話的人”,更是“做實事的人”。他親自帶隊進行極限測試,從漠河到高原,驗證車輛可靠性。他堅持嚴控品控標準,長城35年積累超120億公里行駛數據,建立起全鏈路驗證體系。他拒絕減配降價,強調低價不應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
在魏建軍看來,價格戰雖能短期刺激銷量,但長期將破壞行業生態,削弱企業研發能力,最終由消費者承擔質量隱患。他呼吁行業回歸技術驅動的競爭模式,避免價格內卷。同時,他推動“ONE GWM”全球戰略,統一品牌形象,強調產品需符合全球標準,避免“內耗式出海”。他認為,中國汽車出海不僅是商業擴張,更是國家軟實力的輸出。
魏建軍堅信,中國汽車品牌的終極競爭力在于規則、技術與信譽。在功利與浮躁的汽車行業中,他像一位“守夜人”,用理性對抗狂熱,用長期主義對抗短視投機。他的預言一次次應驗,他的堅持一次次被驗證。這位真正的企業家,不僅迎合時代,更在定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