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網絡空間迎來了一場旨在凈化算法環境的專項治理行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此次行動由中央網信辦發起,重點聚焦于算法推薦技術所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如低俗信息的過度傳播、“信息繭房”效應的加劇,以及用戶觀點極化的趨勢。
為應對這些問題,中央網信辦積極介入,對各大網絡平臺提出了明確要求,督促其優化算法推薦機制。這一號召得到了眾多主流平臺的積極響應,包括抖音、小紅書、微博、快手、微信視頻號以及嗶哩嗶哩等,它們紛紛采取行動,致力于提升算法技術的透明度與公正性。
在這些平臺的努力下,一系列旨在改善算法環境的舉措相繼出臺。例如,它們共同簽署了“算法向善”南寧宣言,承諾將算法技術用于正面目的;同時,通過公開算法規則,使用戶能夠更清晰地了解推薦內容的生成邏輯。部分平臺還創新性地開發了“繭房評估”與“一鍵破繭”等功能,旨在幫助用戶識別并跳出信息繭房,享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推送。
這些措施的實施,無疑在提升算法透明度、優化推薦內容多樣性以及完善用戶興趣偏好管理服務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平臺方付出了諸多努力,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部分功能的實際使用效果并不顯著,推薦內容的質量仍有待提高。
面對這一現狀,中央網信辦并未放松警惕,而是表示將持續開展常態化巡查,對各大平臺的算法運行機制和管理規則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督與指導。此舉旨在推動平臺方進一步優化算法技術,確保其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也能夠兼顧信息的多樣性與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