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與小米汽車近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波,這一切的源頭可追溯至今年3月29日,雷軍在釣魚臺電動汽車百人會上的演講。彼時,他自豪地宣布小米汽車SU7在不到一年內交付了20萬輛,創造了一個小奇跡,并聲稱“三年前都說我們造車晚了,現在看卻是剛剛好”。然而,就在同一天晚上,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交通事故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三名年輕女性在駕駛該車型時因智駕系統問題不幸遇難。
這起事故不僅給遇難者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悲痛,也引發了公眾對小米汽車智駕安全的廣泛質疑。隨后,監管風暴隨之而來,智能駕駛、高階智駕等字眼被眾多車企和智駕公司從產品描述中刪除,取而代之的是“輔助駕駛”。小米汽車也因此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雷軍在隨后的微博中透露,過去一個多月是他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低落,甚至取消了部分會議和出差計劃。這是雷軍首次以個人化的方式表達車輛事故對自己狀態的影響,但網間的評論并不正面,公眾對小米汽車的質疑和批評聲浪愈發高漲。
小米汽車的困境并未就此結束。5月1日,小米SU7 Ultra發布OTA更新,車輛最大馬力從1548匹驟降至900匹,解鎖條件極為苛刻,使得這款價值52.99萬的“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在幾乎所有車主手中都淪為了“性能閹割版”。此舉再次引發了車主與小米之間的爭議,要求性能補償的呼聲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在智駕方面的宣傳也受到了質疑。有車主指出,小米在宣傳時是否存在夸大其詞,高速NOA的接管邏輯是否存在紕漏。盡管目前尚無官方調查結果,但小米汽車已經悄然更改了新車訂購的宣傳頁面,將“智駕”字樣改為了“輔助駕駛”。
雷軍在小米15周年的內部講話中,首次公開回應了SU7智駕事故。他表示,這場事故讓小米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和指責,一下子都懵了。他承認,公眾對小米的期待和要求遠超了想象,這場事故讓他們意識到,造車與生死相關,與安危相伴,必須承擔更高的標準和目標。
然而,雷軍的這篇講話并未能平息外界的質疑和批評。反而,他過度強調創業者身份和略帶悲情的敘事方式,讓外界認為他已經失去了與普通人共情的能力。公眾對小米汽車的期待和要求并未因此降低,反而更加嚴格。
在近期的一系列負面事件之后,小米汽車似乎墜入了塔西陀陷阱,輿論場上的任何一次發聲都會引發鋪天的質疑。從智駕事故到性能閹割再到宣傳質疑,小米汽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盡管如此,我們仍應看到,小米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一員,其創新精神和勇氣是值得肯定的。雷軍作為一位跨越了周期的連續創業者,其個人魅力和領導力也是不可忽視的。然而,在汽車產業這個特殊領域里,創業者必須放下英雄敘事,回歸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軌道中來。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市場的認可。
目前,小米汽車正回歸其原有節奏,準備發布推遲已久的小米YU7。我們期待著創業者雷軍以一位普通的汽車人身份開始他的發布會,用實際行動回應外界的批評與質疑,用產品回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