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近期在組織架構上進行了重大調整,緊隨吉利之后,掀起了新一輪的整合與變革浪潮。據相關媒體報道,比亞迪為了更有效地整合資源,已經撤銷了針對其多個品牌的獨立研究院,這些品牌包括比亞迪王朝、海洋系列,以及騰勢、方程豹、仰望等。
在這次調整中,騰勢和方程豹的品牌公關部門也從品牌銷售事業部調整至集團層面,成為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的二級部門,由集團進行統一管理。這一變動不僅涵蓋了比亞迪主品牌,還涉及到了其高端品牌,有助于比亞迪從品牌差異化角度出發,推動高端品牌在研發領域的創新協同,激發規模效應。
盡管比亞迪在高端車市場推出了包括云輦、易四方、天神之眼系統等在內的多項高階技術,并率先搭載在高端產品上,但由于供應鏈成本下降和高端技術向主流市場下放的影響,比亞迪在高端市場的突破并不明顯。例如,仰望品牌的月銷量僅在百輛左右,而騰勢品牌雖然4月銷量達到了1.5萬臺,但主力仍是騰勢D9,騰勢N9的銷量還在逐步上升中。方程豹品牌方面,雖然4月發布的鈦3推動了品牌銷量破萬,但鈦3的價格定位已經接近比亞迪品牌的主流消費市場。
此次調整中,騰勢和方程豹品牌的公關部門回歸集團,顯然是為了從研發、營銷等多角度全面發力,提升高端品牌的銷量和利潤貢獻,以增強集團的綜合競爭力。作為中國車市的銷量冠軍和新能源市場滲透率增長的主要推動者,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仍然無人能及,但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比亞迪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其規模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在國內市場,包括吉利、奇瑞等多家車企的新能源板塊正在崛起。根據乘聯會數據,雖然比亞迪4月的銷量仍然位居第一,但增速有所放緩,而吉利、長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小鵬等多家車企的同比增速均超過了比亞迪。為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多家車企也在今年內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和內部整合,包括長安、東風、上汽、吉利、廣汽、蔚來等。
其中,吉利的整合備受外界關注。吉利在業績發布會上明確了本輪整合后的目標,包括實現3%的生產降本、提升10%-20%的研發效率和管理增效目標。隨著吉利整合的逐漸推進,其綜合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升。廣汽集團也對廣汽研究院進行了整合,拆分為整車、平臺、造型三院,并入廣汽集團產品本部,由集團統一負責產品定義、財務、采購和品牌營銷等工作。
隨著行業進入“大整合”時代,比亞迪也需要同步提升自我競爭能力。尤其是在加速出海、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過程中,比亞迪更需要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進一步提升規模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在銷量提升的同時,實現業績的全球化領先。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價格、成本的多重壓力下,總營收達到1703.6億元,首次超過特斯拉。凈利潤達到91.55億元,同比增長一倍,平均每天凈賺1億元。這一成績與比亞迪的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密切相關。
在研發投入方面,比亞迪一季度研發費用增長至142.2億元,再次高于凈利潤,體現了比亞迪對技術投入和創新的重視。隨著內部整合的加速推進,比亞迪的高端品牌有望在集團的高效指揮下實現差異化突破,而比亞迪的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能力也將迎來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