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正式揭曉了小米自主研發的全新SoC芯片——玄戒O1。然而,自官宣以來,關于這顆芯片的具體工藝和性能表現,外界一直處于猜測之中,缺乏確切信息。
面對種種猜測與質疑,有聲音認為玄戒O1不過是高通或聯發科芯片的“套殼”版本,遠非小米真正自研之作。對此,雷軍近日在一系列發言中,詳細披露了玄戒O1的更多細節,旨在回應外界的種種疑慮。
雷軍透露,玄戒O1采用了業界領先的第二代3nm工藝制造。無需多言,這一工藝的選擇無疑指向了臺積電作為代工廠,鑒于三星在3nm工藝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其他廠商目前尚不具備3nm的制造能力。
尤為玄戒O1不僅是小米的首款3nm芯片,更是中國大陸廠商推出的首顆3nm手機芯片,標志著小米在芯片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顧小米的芯片研發歷程,雷軍表示,小米自2014年起便已開始布局芯片研發,并在2017年推出了首款自研SoC澎湃S1。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澎湃S1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小米隨后暫停了SoC的研發,轉而專注于“小芯片”領域,如C1、P1、G1、T1等。
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小米在宣布進軍汽車制造領域的同時,內部重啟了“大芯片”業務,再次投身于手機SoC的研發。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和超過135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小米終于成功研發出玄戒O1。目前,小米的芯片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2500人。
面對有關研發周期和投入成本的質疑,雷軍解釋稱,現代芯片行業分工明確,設計與制造分離。蘋果、高通、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同樣只負責芯片設計,制造環節交由代工廠完成。因此,小米在玄戒O1的研發過程中,主要聚焦于設計環節,成本相對可控。
ARM成熟的指令集和CPU、GPU、NPU等IP核為小米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澎湃S1的研發經驗和現有技術積累,小米在四年內投入135億人民幣,成功設計出3nm芯片,這一成就并不夸張。
在性能表現方面,玄戒O1同樣不負眾望。據Geekbench 6測試結果顯示,玄戒O1單核最高得分2709分,多核得分8125分,這一成績在當前旗艦芯片中堪稱佼佼者。跑分數據一出,盡管仍有網友持懷疑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跑分仍是評價芯片性能最直觀的方法之一。
隨著小米玄戒O1的正式發布日益臨近,業界和消費者都在期待這款芯片的實際表現。如果玄戒O1能夠不負眾望,無疑將為小米手機注入新的活力,并有望扭轉外界對小米“組裝廠”的刻板印象。同時,小米也將有機會將這款芯片應用于平板、汽車等領域,進一步拓展其業務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