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B站上的彈幕與評論區被一系列獨特的表情符號及“mygo”等不明所以的臺詞所占據,這股風潮源自2023年的一部少女樂隊題材動畫《MyGO》。這部動畫不僅在日本本土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中國引發了長達兩年多的熱潮,成為年輕群體間交流的新“社交貨幣”。
《MyGO》是日本Bushiroad公司推出的2.5次元少女樂隊企劃的一部分,該企劃涵蓋了動畫、游戲及由聲優組成的真人樂隊等多種形式。通過動畫和梗圖的廣泛傳播,《MyGO》在中國的人氣飆升,迅速成為最具吸金能力的動漫IP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2年的《孤獨搖滾》到2023年的《MyGO》,再到2024年的《少女樂隊的吶喊》以及剛剛結束的《頌樂人偶》(《Ave Mujica》),日本動漫行業連續四年都有少女樂隊題材爆款產出,其收益遠超傳統動漫IP衍生品,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MyGO》的爆火并非偶然。這部動畫在推出時采取了大膽的策略,一次性放出前三集,憑借其出色的人物刻畫、引人入勝的劇情以及優質的原創音樂,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名梗如“為什么要演奏春日影”、“組一輩子樂隊”等隨著二次創作迅速出圈,成為不同圈層的通用語言。
Bushiroad公司的一系列操作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在B站,盡管需要開通大會員才能觀看番劇,但Bushiroad通過官方賬號一次性放出多集正片,并允許主播與粉絲一同追番,進一步提升了熱度。他們還順應中國粉絲需求,優化了中國市場的物料和渠道,如提供中文歌詞翻譯、宣布追加中國公演等。
與傳統動漫產業不同,2.5次元企劃的核心在于跨媒體共創。從一開始就規劃好現場演出、漫畫、小說、游戲等多種形式,動畫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在《MyGO》和《Ave Mujica》所在的BanG Dream!企劃中,聲優演奏樂器本身就是一種“逆輸入”,即聲優本人的特質被用來塑造虛擬角色和情節。
這種運營模式更像是日本養成系偶像的延伸,動畫在其中扮演著向粉絲介紹成員人設的團綜角色。官方賬號放出動畫集數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配合即將舉辦的公演,為粉絲的情緒找到宣泄口。各種媒介互相補充和協作,是2.5次元企劃的普遍特征。
雖然在國內,這套運營模式尚顯新奇,但在日本,2.5次元運營模式早已發展成熟。其最大的推動者便是促成邦邦企劃成立的LoveLive!企劃。LoveLive!通過雜志讀者投票決定歌曲C位的方式,雖然起初并不被看好,但隨著動畫的播出,人氣急劇飆升,成為可以與AKB48分庭抗禮的新型偶像。
然而,2.5次元企劃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由于需要頻繁進行線下演出,對聲優的依賴性增加,聲優的健康狀況及活動情況直接影響到企劃的發展。不同媒介版權方的利益分配問題也是一大難題。盡管如此,隨著《MyGO》和《Ave Mujica》等作品的成功,2.5次元企劃正逐漸受到業界的重視,未來或將迎來更多類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