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音樂分享平臺Soundcloud對其使用條款進行了重要更新,明確保障了用戶對其上傳內容的控制權,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訓練方面的應用。據該平臺傳播主管Marni Greenberg向科技媒體The Verge確認,新政策規定,在未經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Soundcloud不會利用其上傳的音樂、聲音或肖像來訓練旨在復制或合成的生成式AI模型。用戶的同意必須通過明確的“選擇加入”機制來提供。
這一變化是對此前用戶擔憂的積極回應。今年早些時候,即2024年2月,Soundcloud的使用條款曾進行了一次調整,允許將用戶上傳的音樂用于AI訓練,但并未明確告知用戶這一變化。這一做法引發了AI版權活動家Ed Newton-Rex的關注,并引發了關于用戶數據隱私和版權的廣泛討論。Newton-Rex指出,用戶應有權知曉并決定其創作內容是否被用于AI訓練。
面對爭議,Soundcloud迅速作出回應,聲明稱目前不會使用藝術家上傳的內容來訓練AI模型,也不會構建自己的AI工具,并阻止第三方抓取用戶數據。Soundcloud強調,AI目前僅在平臺內部用于推薦、欺詐檢測和內容分類等功能,藝術家對其作品擁有完全的控制權,所有AI的使用都遵循現有的許可協議。然而,這一聲明并未完全消除用戶的疑慮,因為并未明確排除將用戶數據用于更廣泛的AI模型訓練的可能性。
為了進一步保障用戶權益,Soundcloud此次更新的使用條款明確規定,未經用戶明確同意,平臺不會將個人聲音、音樂或肖像用于生成式AI模型的訓練。這一政策調整體現了平臺對用戶隱私和創作權的尊重。然而,盡管新條款對未經同意的復制行為進行了限制,但對于用戶上傳內容如何具體用于AI訓練的問題,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生成式AI模型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往往會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模式,包括個體創作者的作品。在音樂和聲音領域,這種學習過程可能導致集體風格和個人特征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使得原創性和影響難以區分。Soundcloud的立場與OpenAI曾提出的“工作室風格”概念相似,認為某些風格可以視為工作室的共有特征,適用于AI訓練。然而,這一觀點也引發了爭議,尤其是當工作室的標志性風格實際上是由個別創作者塑造時。
盡管Soundcloud新的使用條款增加了用戶對其聲音和肖像被用于AI訓練的控制權,但在更廣泛的數據使用以及集體風格與個人特征的界定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明確。用戶對于如何具體選擇加入或退出AI模型訓練,以及這一政策調整的實際影響,也將成為未來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