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與物流深度融合的今天,“最后一公里”的爭奪戰愈發激烈。快遞公司與電商平臺紛紛布局驛站,試圖通過這一關鍵環節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黏性。
與此同時,電商平臺也在積極進攻這一領域。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快遞代收業務已更名為“拼多多驛站”,并宣布支持送貨上門服務。拼多多驛站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已拓展至青海、吉林、浙江等多個省市地區。拼多多通過傾斜單票資源、提供高額補貼、聚焦三四線城市以及重點突擊加盟快遞網點等方式,迅速在多地布局。
據了解,拼多多在各地的入局方式靈活多樣,但總體上呈現出四個特征。首先,拼多多為驛站提供豐富的單票資源,確保其有足夠的業務量。其次,拼多多提供高額的單票補貼,吸引驛站加入其體系。第三,拼多多將重點放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地區的市場潛力巨大且競爭相對較小。最后,拼多多重點突擊加盟快遞網點,通過與其合作快速擴大影響力。
驛站作為物流環節中的“最后一公里”,對于電商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優秀的驛站能夠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對電商平臺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因此,無論是快遞公司還是電商平臺,都將驛站視為提升服務質量的支點。
拼多多在驛站業務上的布局并非一帆風順。起初,多多驛站因缺乏準入許可而一度受到菜鳥的阻撓。然而,隨著拼多多在各地相繼獲得準入要求,多多驛站開始卷土重來,迅速擴張。拼多多通過提供誘人的補貼政策和保底單量,吸引了大量驛站加入其體系。這使得一些原本屬于其他快遞公司的驛站開始主推多多驛站,對快遞公司自營驛站的品牌造成了一定沖擊。
淘天與拼多多在末端物流領域的競爭尤為激烈。淘天為了應對拼多多在單量上的優勢,將提振單量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菜鳥末端業務與淘天的協同程度很高,成為淘天反擊拼多多的重要武器。然而,阿里生態內的聯動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末端物流與電商的融合速度加快,但阿里強勢介入末端也導致了一些加盟制快遞公司難以保持中立。
面對地方共配的問題,淘天和京東傾向于采取“剿滅”策略,而拼多多則更傾向于“安撫”。拼多多通過補貼驛站和免除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等方式,降低了商家西進的成本,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駐其平臺。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供給側的問題,也提升了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
京東物流也在積極發力下沉市場。他們在西安構建了一套多級攬收體系,包括專攬站點、攬收合作店和鄉鎮合伙人等。這套體系是電商-物流閉環下的一次有別于共配的嘗試,旨在提升下沉市場的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
隨著貓狗拼等電商平臺對驛站的改造和升級,地方共配將發生質的變化。無論是快遞公司還是電商平臺,都將通過優化驛站服務來提升用戶體驗和競爭力。這場“最后一公里”的爭奪戰還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