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產電影《醬園弄·懸案》(簡稱《醬園弄》)在豆瓣上僅獲得5.9分,這一較低的開局分數迅速引發了廣泛討論。這部原本被眾多觀眾寄予厚望的影片,上映后的口碑卻大幅下滑,五天票房僅達到2.45億元。有網友甚至調侃說,《醬園弄》真的“懸”了。
然而,影片上映后,這些原本的“增益效果”卻迅速變成了“減益效果”。全明星陣容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深刻印象,反而讓觀眾覺得角色如同走馬燈般一閃而過,難以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有觀眾質疑,某些明星的出場時間僅有幾秒,卻在宣傳時大做文章,讓人懷疑他們是否是“硬塞”進來的,影片是否被資本操控。除了演員方面的問題,影片的敘事更是成為了口碑的重災區。由于故事容量大、人物眾多、時間跨度長,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又相對復雜,影片在敘事上顯得力不從心,導致觀眾既看不清“為何要殺”“兇手是誰”,也感受不到“法與情的互搏”以及歷史洪流中的抗爭。
電影可以依靠豪華的陣容和強大的制作團隊來吸引眼球,但關鍵還是要靠影片本身的質量來支撐。如果故事殘缺不全,就像血量太低的角色,無論再多的增益效果都無法提高其上限,最終只能落得“一刀被秒”的命運。《醬園弄》在配置上“拼盡全力”,口碑卻遭遇“滑鐵盧”,核心原因就在于其“故事主體性”受限。據報道,導演陳可辛最初打算將這個故事拍成迷你劇,分幾集展現不同歷史階段和角色的境遇轉變。然而,在戛納首映時,影片以150分鐘的時長登場,口碑便出現了兩極分化。如今,影片在內地上映時又被分成了上下兩部,上部片長僅96分鐘。這樣的剪輯方式使得故事顯得有頭無尾,角色形象也顯得雜亂無章。
陳可辛在接受采訪時解釋了這樣剪輯的初衷,他希望通過兩部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電影,讓觀眾既能看到奇案本身,也能看到歷史的變化和人物的浮沉。然而,從目前上部的口碑來看,這一目標并未實現。觀眾既看不清奇案,也感受不到歷史的變化和人物的浮沉。低效的敘事使得影片顯得冗長而乏味,角色的刻畫也顯得生硬而缺乏深度。
事實上,電影被突然“一分為二”的做法并不罕見,但往往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過去的經典影片在面臨過長片長時,有的會選擇“中場休息”讓觀眾稍作休整后再繼續觀看,以保證敘事的流暢和故事的完整性。然而,《醬園弄》卻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夠好。盡管影片擁有豪華的陣容和強大的制作團隊,但由于主體性完整被打破,導致人物難以豐滿、故事難以潤色、主題難以凸現。
《醬園弄》的英文片名是《She's Got No Name》,影片試圖探討“無名之人如何留名于世”的主題。然而,要表現“無名”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鋪墊和展現。如果“無名”了還“沒時間”,那么無論再多的增益效果都難以保證口碑不被“砍一刀”。《醬園弄》上部的口碑“低開”已經說明,無論是市場還是觀眾,都不需要這種“拼湊”出來的電影。質量過硬的影片無需擔心時長影響排片或觀眾因信息量過大而錯失佳作。像《哪吒》這樣的144分鐘影片和《阿凡達》這樣的3小時影片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院線的積極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