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蘋果公司在中國的市場表現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最新數據顯示,蘋果在中國的收入已連續多個財季出現下滑,其中最近一個財季同比下降了2%。在過去一年的12個財季中,僅有三個季度實現了盈利增長。具體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了11%,而2024年第一季度更是下跌了13%。這些數據無疑揭示了蘋果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并非唯一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遭遇困境的非中國公司。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非中國手機品牌的市場出貨量出現了顯著下滑。與2024年3月相比,出貨量下降了49.6%,從原本的370萬臺降至180萬臺。這一現象在去年也有跡可循,當時發布的報告指出,外國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1%,從550萬部減少至430萬部。
分析指出,中國實施的全國智能手機補貼計劃可能是導致這一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該計劃自去年1月啟動,主要覆蓋價格低于6000元人民幣的智能手機型號。盡管這一價格區間并未涵蓋蘋果目前的大部分產品線,但對于價格更為親民的本土品牌而言,卻帶來了顯著的市場優勢。
今年早些時候,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該報告指出,受補貼計劃推動,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了2.5%。其中,華為等中國本土品牌的銷量增長了28.5%,而蘋果則下降了7.7%。這一數據對比,無疑凸顯了蘋果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以及本土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