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與內容社區的交匯點上,小紅書近期做出了一項前所未有的重大決策,向淘寶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敞開了大門。
5月初,正值618大促前夕,小紅書與淘寶天貓宣布了一項名為“紅貓計劃”的合作。根據協議,小紅書用戶現在可以直接通過筆記中的鏈接跳轉至淘寶商品頁面,而商家則能追蹤用戶從種草到購買的全過程。淘寶天貓將承擔費用,為商家在小紅書上的種草筆記進行加熱和推廣。
緊隨其后,不到一周時間,京東也確認了與小紅書的合作,同樣允許用戶通過小紅書內的鏈接跳轉至京東頁面進行購買。
對于淘寶天貓和京東而言,這一合作無疑是出于流量焦慮下的增長需求,是對前期流量獲取策略的進一步延伸。然而,對小紅書來說,此舉的意義則更為深遠。
事實上,這次深度合作標志著小紅書在商業化策略上的重大轉變。過去多年里,小紅書對電商外鏈一直持謹慎態度,政策多次調整。如今,它不僅向淘寶和京東開放了3億月活用戶,還建立了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聯盟。
然而,小紅書作為一個廣告收入占比超過七成的平臺,此次開放外鏈雖然能夠提升廣告變現效率,但也引發了一些質疑。有觀點認為,這可能延緩其自建電商閉環的進程,使得“以流量換收益”的做法與平臺的長期商業化目標存在矛盾。
回顧小紅書與阿里的關系,可以說既密切又復雜。盡管阿里巴巴曾投資小紅書,但雙方的關系一直若即若離。從2018年阿里巴巴領投小紅書D輪融資并啟動內容互通測試,到后來多次反復的外鏈接入問題,雙方一直在試探與戒備中前行。
2020年,小紅書首次向淘寶開放外鏈權限,但不到一年時間就切斷了外鏈。與此同時,小紅書開始與有贊、微盟等第三方服務商合作,允許品牌商家直接在平臺上開店,標志著其正式向電商化轉型。此后,小紅書推出“號店一體”機制,降低開店門檻,發起“回家開店計劃”,吸引LV等奢侈品牌入駐,直播帶貨也成為推動電商增長的關鍵動力。
然而,在電商業務逐漸成熟的同時,小紅書也面臨著流量變現的現實考量。據公開報道,小紅書電商在2024年的GMV雖達到數千億級別,但增速正在放緩。與此同時,內部流量未能充分轉化,而電商巨頭們又面臨流量瓶頸。因此,通過與淘寶和京東合作,激活廣告業務,成為了一種更務實的選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紅書開始與各大電商平臺展開數據合作,推出“小紅星”、“小紅盟”、“小紅鏈”等項目。最初,雙方的數據開放程度可能并不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據合作逐漸深入。到2024年,小紅星已經實現了100%筆記數據回傳,商家可以完整獲取消費者在瀏覽種草內容后的全鏈路行為數據。
“紅貓計劃”更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雙方的數據共享,使得廣告效果變得可量化、可視化。這無疑將吸引更多品牌商家加大投放預算,為小紅書帶來更可觀的廣告收入。
然而,這種開放策略也與小紅書構建站內電商閉環的目標產生了沖突。有評論認為,這暗示著小紅書對電商業務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甚至有人驚呼小紅書要放棄電商業務。但實際上,小紅書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電商發展模式,從早期的跨境電商到自營電商,再到關閉自營項目轉向“生活方式電商”,一直在不斷探索和調整。
這種差異化路線使得小紅書能夠避開與大型電商平臺在標準化商品和低價策略上的正面競爭,而是聚焦服飾、美妝、家居等非標品類,基于社區內容生態培育特色商品。然而,這也拖慢了電商發展速度,使得小紅書在商家規模、商品豐富度和供應鏈體系上與成熟電商平臺相比存在差距。
在這種背景下,開放外鏈確實帶來了新的挑戰。雖然與淘寶合作可以補全小紅書的電商品類,但也可能削弱其電商競爭力,固化“小紅書種草、其他平臺成交”的用戶習慣。不過,目前小紅書只開放了部分行業的外鏈,未來是否進一步開放仍無法預測。
與此同時,小紅書也在加碼電商業務,推出評論區掛鏈功能、啟動服務商招募計劃、推出扶持政策等,持續完善電商基礎設施。這次與淘寶和京東的合作,可以說是小紅書在商業化之路上的一次重大嘗試,也是其站在十字路口的一次艱難抉擇。
既要開放外鏈獲取廣告收入,又要保持自身競爭力;既要發揮種草優勢,又要培育自有電商業務。小紅書在商業化之路上左右搖擺,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