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傳來重大消息,OpenAI與微軟正就雙方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作條款進行重新協商。據《金融時報》周日報道,此舉可能為ChatGPT的創造者鋪平上市之路,同時確保微軟能繼續獲取前沿人工智能技術。
談判的核心在于微軟對OpenAI超過130億美元的投資及其在OpenAI重組后的盈利部門中所占的股權比例。報道指出,微軟愿意放棄部分股權,以換取對2030年后開發的AI技術的延長使用權。
雙方還正在修訂一項追溯到2019年的更廣泛的商業協議,當時微軟首次向OpenAI投資了10億美元。此次談判正值OpenAI籌備潛在首次公開募股并精簡其收益分享模式之際。上周,有消息稱OpenAI已告知投資者,作為重組的一部分,它將減少與微軟分享的營收比例。
盡管微軟在今年5月初重新奪回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寶座,超越蘋果,但其AI戰略卻因與關鍵合作伙伴OpenAI關系日益復雜而面臨挑戰。微軟在動蕩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展現出的韌性,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云業務的強勁表現和軟件業務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中相對免受關稅影響的優勢。
然而,微軟與OpenAI的合作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自2015年OpenAI由山姆·奧特曼、埃隆·馬斯克等人共同創立,并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認繳投資以來,雙方的合作便日益緊密。一年后,Azure成為OpenAI的默認云平臺,為其大規模AI研發提供了堅實后盾。2019年,隨著OpenAI向商業化轉型,微軟投資10億美元,成為其獨家云和許可合作伙伴。2021年,微軟再次追加20億美元投資,推出了GitHub Copilot和Azure OpenAI Services等產品。隨后,ChatGPT在2022年11月的爆炸式亮相,兩個月內吸引超過1億用戶,微軟又向OpenAI注入了130億美元。
但到了2025年,市場格局開始發生變化。中國的DeepSeek等開源AI模型獲得全球關注,OpenAI面臨高管離職,其最新推理模型也未能令人眼前一亮。與此同時,涉及埃隆·馬斯克的法律糾紛再次浮出水面,投資者關注點轉向AI基礎設施和現實世界應用生態系統。競爭格局開始出現整合跡象,主導玩家開始排擠其他參與者。
為了加速商業化,OpenAI在今年3月宣布重大重組計劃,計劃從包括軟銀在內的機構投資者處籌集400億美元,軟銀還獲得了一項有條件“投注條款”,將OpenAI估值定為3000億美元。該條款允許軟銀在OpenAI未能在2025年底前轉為公益公司的情況下,將其投資額減半至2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微軟在AI模型開發方面也在悄然發力。2024年3月,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做出了關鍵舉措,聘請了谷歌DeepMind和Inflection AI的創始人、著名AI科學家德米斯·哈薩比斯。微軟斥資6.5億美元獲得Inflection的技術授權并收購其研究團隊,隨后任命哈薩比斯為微軟AI CEO。哈薩比斯迅速整合了微軟分散的AI工作,成立了一個由Inflection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亞歷克斯·西蒙尼揚領導的統一模型開發部門。在他的領導下,微軟正在開發自己的大規模模型(內部稱為MAI),據說這些模型可與OpenAI和Anthropic的模型相媲美。微軟還整合了Anthropic、xAI、DeepSeek和meta的模型,以增強其Copilot助手。
哈薩比斯還推動了微軟在AI推理模型方面的工作。2024年年中,當他對OpenAI圍繞其o1 Chain of Thought模型的透明度提出質疑時,雙方關系出現緊張。由于缺乏技術文檔,微軟開始訓練自己的推理模型,盡管進展比預期慢。與此同時,OpenAI保持了節奏,迅速推出了GPT-4.5和o3預覽模型。
微軟AI主管穆斯塔法·蘇萊曼強調,微軟的長期目標是實現AI自給自足。“我們專注于下一個十年,”他說,“我們的目標是確保微軟建立內部能力,以開發世界級模型,并合作使用可用的最佳模型。”
在商業化道路上,OpenAI預計從明年開始將從其免費用戶群和新產品線中產生大量收入。公司已告知現有和潛在投資者,到2030年左右,AI代理和新興產品類別的收入預計將超過其旗艦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收入。預測顯示,OpenAI的總收入可能在2029年達到1250億美元,到2030年增至17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