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航天科技助力!我國地質災害隱患識別進入主動防治新時代

   時間:2025-05-12 11:16:34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在全國防災減災日這一重要時刻,我國防災技術的飛躍式進步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據權威報道,我國已成功構建起一套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技術體系,針對重大災害隱患實施主動防治策略。

在這一體系中,遙感衛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十多顆遙感衛星,包括光學與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災害的防控工作。這些衛星如同天眼,時刻監視著大地的動靜,為防災減災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自2020年起,自然資源部門借助遙感衛星的力量,開展了大規模的地質災害隱患識別工作。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已識別出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超過4.6萬處。這一數據的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與技術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與付出。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遙感技術研究所所長葛大慶指出,在甘肅、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質災害頻發的省份,遙感衛星的識別準確率高達80%。對于那些地形復雜、人員難以到達的地區,遙感衛星的應用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它極大地提高了災害識別的效率和準確性,為后續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遙感衛星外,航空無人機也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衛星識別出潛在的風險源后,無人機便會進行低空觀測,進一步細化識別結果。再結合地面的實地調查,地質災害的風險隱患點便能被準確鎖定。這種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模式,確保了我國能夠實現對重大災害隱患的全方位、無死角監控。

近年來我國還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了北斗滑坡監測儀、泥位計等傳感器設備。這些設備能夠實時監控地表形變和泥石流等災害風險,其中北斗滑坡監測儀的測量精度更是達到了毫米級。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份建設了自動化監測臺站,覆蓋了7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災害預警的及時性,也為災害防治提供了更加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持。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SHOW| 即墨市| 武乡县| 孝义市| 寿阳县| 德保县| 资源县| 合阳县| 昭平县| 柯坪县| 宽城| 贵溪市| 建昌县| 湖北省| 冷水江市| 沾化县| 永善县| 梅河口市| 商丘市| 甘泉县| 南川市| 泽普县| 公安县| 铅山县| 铜梁县| 铁岭县| 安泽县| 岗巴县| 滕州市| 乐都县| 亚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广元市| 呼伦贝尔市| 拜泉县| 梅河口市| 疏勒县| 洛川县| 沧州市| 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