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市場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的財報陸續(xù)揭曉,光伏產業(yè)的嚴峻形勢浮出水面。盡管業(yè)內普遍預期挑戰(zhàn)重重,但2024年的全面虧損已屬預料之中;而令人錯愕的是,即便在“430”、“531”搶裝潮的推動下,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大幅上揚,2025年一季度的財報依然難掩虧損陰霾。
據華夏能源網與華夏光伏(公眾號hxgf3060)的聯(lián)合統(tǒng)計,今年一季度,光伏行業(yè)Top5巨頭合計虧損高達83.77億元,每家企業(yè)的歸母凈虧損均超過13億元。其中,通威股份(SH:600438)以25.93億元的歸母凈虧損位居虧損榜首,而天合光能(SH:688599)則以13.2億元的虧損額相對較輕。
面對如此困境,光伏龍頭們如何規(guī)劃未來?它們的市場預判和經營策略調整備受行業(yè)關注。華夏能源網與華夏光伏對此進行了深入梳理,以供業(yè)界參考。
在市場走勢方面,五大光伏巨頭均認為,2025年全球光伏裝機將維持微增長態(tài)勢。隆基綠能(SH:601012)指出,市場在2025-2026年間將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受2024年大幅增長的影響,2025年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增長可能持平或略有提升。
晶澳科技(SZ:002459)與天合光能均對中國市場在2025年的正向增長持樂觀態(tài)度。晶澳科技預測,全球裝機展望在550GW至600GW之間,國內需求約占全球50%的份額。晶科能源(SH:688223)則從長遠視角出發(fā),認為無論是AI驅動還是綠色電力需求,光伏的長期需求依然強勁,行業(yè)供給側改革將有助于有序發(fā)展,部分跨界企業(yè)已逐漸退出市場。
隆基綠能特別提到,BC產品在集中式市場的溢價期望約為15%,而分布式市場則因產品多樣性難以確定具體溢價水平。整體來看,中國、歐洲、美國仍是全球光伏的主要增量市場,但增速將放緩;中東、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則將保持較快增長,這一觀點得到了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的共鳴。
基于上述判斷,各龍頭企業(yè)的2025年光伏出貨目標與2024年基本持平。晶科能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的組件(或電池組件)官方出貨目標分別為85-100GW、80-90GW、70-75GW、75-85GW,與2024年的實際出貨規(guī)模相近。通威股份的2025組件出貨目標也維持在45-50GW,與2024年的45.71GW相差不大。
在經營策略上,相較于市占率,各企業(yè)更加重視利潤水平的提升。天合光能明確,2025年的銷售策略是在各主要市場保持領先地位,但不刻意追求市占率第一,力求在量與盈虧之間找到平衡。
為提升盈利水平,各龍頭企業(yè)的策略主要包括在國內推動產能升級和降低成本,以及積極開拓海外高利潤市場。隆基綠能推出了針對地面電站市場的Hi-MO9產品,并計劃到年底將BC二代產能提升至50GW。天合光能則繼續(xù)推動TOPCon技術迭代,并計劃建立晶體硅鈣鈦礦疊層電池中試線。晶科能源計劃完成40%以上產能的升級改造,并通過多項新技術保持行業(yè)領先地位。
在海外市場方面,各企業(yè)均表現出積極姿態(tài)。天合光能表示將在利潤較好的市場如歐洲、澳洲等保持更大的市占率;晶澳科技則加速推進阿曼年產6GW高效太陽能電池和3GW高功率太陽能組件項目建設,預計明年一季度投產;晶科能源則通過與沙特PIF的深度合作,探索海外市場的拓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儲能業(yè)務已成為部分企業(yè)的新增長曲線。晶科能源在2024年實現儲能系統(tǒng)出貨突破1GWh,并將2025年的出貨目標定為6GWh。天合光能同樣重視儲能業(yè)務,計劃2025年實現8-10GWh的出貨目標,并加大在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
天合光能還致力于打造多個盈利增長點,其系統(tǒng)解決方案及數字能源服務業(yè)務在2024年實現了正的利潤增長,并設定了2025年業(yè)務同比增幅不低于20%、營收占公司營收50%以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