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啤酒行業的并購版圖上,青島啤酒(600600.SH)近日落下了一枚不同尋常的棋子。5月7日,這家啤酒巨頭宣布將全資收購山東即墨黃酒廠有限公司(簡稱“即墨黃酒”),以此作為跨產業布局的重要一步,目標直指非啤酒業務領域的拓展。
此次收購,青島啤酒擲出6.65億元巨資,意在將即墨黃酒納入麾下,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即墨黃酒,這家擁有70余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以生產“即墨老酒”聞名,產品線涵蓋黃酒、氣泡酒、白酒等多個品類,價格區間廣泛,從親民到高端均有布局。
青島啤酒的這一舉動,背后折射出的是啤酒行業面臨的增長瓶頸。隨著國內啤酒市場規模觸頂,銷量和收入雙重下滑的壓力迫使啤酒巨頭們尋求新的增長點。青島啤酒也不例外,盡管其在高端化道路上持續探索,但單一的故事線已難以滿足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期待,多元化戰略勢在必行。
即墨黃酒的加入,青島啤酒寄望于實現產品線的豐富和市場渠道的拓寬。更重要的是,即墨黃酒與啤酒在銷售淡旺季上的互補效應,被視為青島啤酒解決第四季度虧損難題的一把鑰匙。啤酒的旺季集中于夏季,而黃酒則在春、冬季節更為暢銷。青島啤酒希望借此構建跨品類產品組合,增強市場競爭力。
然而,前路并非一片坦途。黃酒市場本身受到品類和地域的局限,且整體市場呈萎縮趨勢。即使是古越龍山(600059.SH)、會稽山(601579.SH)等黃酒上市公司,也面臨著業績增長的壓力。青島啤酒能否在黃酒領域打開一片新天地,尚需時間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啤酒的多元化探索并非首次。早在跑馬圈地、爭奪市場份額的時期,青島啤酒就已通過一系列并購成為全國性啤酒公司。但主營業務單一的問題始終存在,削弱了公司的抗壓能力。隨著啤酒行業步入存量競爭階段,青島啤酒也未能幸免于銷量和收入的下滑。
在業績倒退的背景下,青島啤酒加快了多元化步伐。今年3月,青島市國資委的一則消息透露出青島啤酒集團與青島飲料集團進行戰略重組的信號,青島飲料集團旗下擁有嶗山礦泉水、青島葡萄酒等多個品牌,產品涵蓋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等品類。這意味著,青島啤酒的非啤酒業務或將進一步拓展至烈酒領域。
然而,多元化之路并非坦途。華潤啤酒的“啤+白”戰略就是一個例證。盡管斥資超百億元切入白酒賽道,但兩年下來,白酒業務的表現并不理想,華潤啤酒的整體業績也出現下滑。啤酒巨頭能否成功跨界至白酒或黃酒領域,目前尚無法判定。但可以確定的是,青島啤酒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