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福特近期公布的銷量數據揭示了這家美系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數據顯示,2025年4月,長安福特單月銷量僅為12734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1.58%。自2025年年初以來,這已經是長安福特連續第四個月銷量出現負增長,1至4月累計銷量為60502臺,同比下滑18.48%。
長安福特在電動化轉型上的步伐似乎未能跟上市場的節奏。盡管推出了福特電馬和銳際新能源等車型,但這些車型在市場上的表現并不理想,對品牌整體銷量的貢獻有限。與此同時,國內自主品牌通過價格調整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對燃油車市場構成了顯著沖擊。
在智能化方面,長安福特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盡管SYNC+2.0系統具有一定的亮點,但在生態擴展和芯片迭代上滯后于自主品牌,特別是在智能座艙和駕駛輔助系統的競爭中顯得力不從心。長安汽車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如深藍和阿維塔等品牌,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而長安福特在這一領域的表現卻顯得黯淡無光。
長安福特在電動化戰略上的本土化不足問題尤為突出。在美國市場表現亮眼的電動野馬和F系皮卡,在中國市場卻因定價過高和場景錯位等原因遭遇了挫折。電動野馬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遠低于美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長安福特對中國市場變化調整的滯后性。
長安福特銷量持續下滑的背后,是其在中國市場策略上的困境。過去數年,長安福特的銷量從百萬量級驟降至當前水平,承受了巨大的市場壓力。若要扭轉這一頹勢,長安福特或許需要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實現“中國定制”。一方面,借助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技術和供應鏈上的優勢,推出價格親民、續航可靠的車型;另一方面,擺脫對福特全球戰略的過度依賴,針對中國市場開發專屬的智能座艙和駕駛輔助系統。
長安福特還需要調整定價策略,重塑渠道服務體系,以重獲消費者的信任。面對新能源浪潮的沖擊,長安福特必須加速本土化創新和電動化進程,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長安福特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潛力,關鍵在于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救命藥方”。
長安福特的現狀是傳統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轉型中面臨挑戰的一個縮影。未來,長安福特能否真正實現“康復”,取決于其在電動化賽道上的表現和創新力度。我們期待長安福特能夠加速電動化進程,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從而贏得更好的市場前景和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