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電”新時代的浪潮下,汽車產業鏈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角色轉變。今年的上海車展,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以近10萬平方米的龐大規模,占據了展會的核心位置,相比上一屆實現了顯著擴張。
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面積的增長上,更在于參展企業的質量和數量。近400家供應商中,約50家企業如元戎啟行、芯擎科技等是首次亮相,它們帶來了面向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新創新成果。這些技術供應商,曾經隱藏在幕后,如今卻站在了舞臺中央,成為車展上的璀璨明星。
車展現場,從線控轉向到動力系統,從輔助駕駛系統到智能座艙,參展企業展示的展品涵蓋了當下最熱門的技術應用領域。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本土供應商在“智電”浪潮下嶄露頭角,華為、寶鋼、凌云股份、保隆科技、伯特利等企業紛紛展示了與汽車相關的最新技術和產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常務副會長付炳鋒指出,本屆上海車展上,科技公司及供應鏈參展企業的數量明顯增多,這標志著智能網聯新能源時代科技與汽車的深度融合正在進一步加速。
在車展期間,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亞洲區汽車業務負責人鄭赟在接受采訪時強調了供應鏈企業的技術創新。他表示,許多優秀的零部件供應商在本屆車展上亮相,它們在性價比方面表現出色,同時與主機廠和研究生態系統的內容服務商展開了深入的合作。
智能化升級戰在車展上打響。電動化與智能化不僅是整車廠的宣傳重點,更成為了供應鏈企業的競技場。福瑞泰克發布了基于智能駕駛平臺ODIN3.0的高分辨率攝像頭模組、自研波導技術的前/角雷達產品等創新技術和產品。博世透露,其在中國獲得的未來五年新業務中,有65%與智能化及電氣化解決方案相關。
采埃孚展示了融合AI大模型與算法的輔助駕駛系統,該系統能夠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快速適配不同汽車平臺。耐世特則展示了最新的線控轉向與后輪轉向、線控制動等創新成果,預示著未來汽車零部件變革的加速。
智能座艙的競賽同樣激烈。芯馳科技推出了AI座艙SoC芯片X10,計劃于2026年量產。Unity中國總裁張俊波表示,Unity已與全球35家整車廠商達成合作,為77款量產車型提供實時3D座艙解決方案,市場占有率超過85%。DeepSeek掀起的技術革命,正在推動汽車座艙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
然而,隨著幾起因智能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的發生,智駕的安全性問題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鄭赟認為,事故的發生和相關規范文件的出臺,短期內可能會給智能輔助駕駛技術“降溫”,但長期來看,不會改變這一技術的發展前景和普及速度。
在本屆車展上,供應鏈企業紛紛展示產品的安全性。愛爾鈴克鈴爾集團展示了其在電池領域的技術專長,佛瑞亞集團則推出了智·璨座艙,通過智能化配置提升駕駛安全性。面對“智駕平權”的浪潮,車企對智能輔助駕駛產品的成本控制更加嚴格,這也考驗著供應商的管理水平。
耐世特汽車系統總裁羅賓·米拉韋茨表示,未來十年,全球領先供應商的格局趨勢發展或將由中國整車廠主導。耐世特推出的77個項目中,亞太地區占36%,主要為中國及全球客戶提供支持。佛瑞亞集團全球執委會成員、佛吉亞中國區總裁馬川同樣強調了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表示將加強本土化研發,助力中國主機廠在海外的發展。
愛爾鈴克鈴爾集團董事會成員Dirk Willers表示,集團已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加速將現有技術轉移至中國,并推廣中國團隊自發產生的創新技術和產品。Unity帶來的基于數字孿生打造的工業操作系統,旨在縮短主機廠產品的開發生產周期,助力客戶實現從設計到生產的全流程數字化和智能化。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進入智能化深水區,供應鏈的競爭邏輯也在發生改變。企業不再只是拼規模,而是拼創新速度、本土化深度和成本控制能力。中國從“世界工廠”變為“創新實驗室”,全球汽車供應鏈的權力天平正在傾斜,跨國零部件企業正以中國為創新策源地,反向重構全球業務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