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東風日產N7的發布無疑成為了一大亮點。4月27日,這款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新能源戰略車型,以11.99萬至14.99萬元的價格區間震撼上市,直指15萬至20萬元的中高端中大型家轎市場。N7不僅將20萬元級別的體驗和配置下探至14萬元,更以其“合資價格屠夫”的姿態,掀起了市場波瀾。
N7從概念車到量產僅用時一年,展現了東風日產的中國速度。作為天演架構下的首款車型,N7在輔助駕駛上采用了Momenta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并搭載了NISSAN OS超級車機系統。其設計簡潔舒適,前臉倒L型車燈設計巧妙,既能顯示充電量,又能開啟迎賓模式,兼具科幻與實用性。
日產汽車公司全球設計與品牌執行高管阿方索·阿爾拜薩表示,消費者是國王,他們每個月都會來中國了解消費者需求。他提到,中國消費者對車機及車內屏幕的喜好獨特,正如手機一樣,內容才是吸引用戶的關鍵。在電動汽車的發展過程中,出于安全考量,實體按鍵有回歸的趨勢,中國市場也將出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實體按鍵回歸。
N7的配置豐富,包括三電參數、冰箱、彩電及大沙發等,滿足了消費者對舒適、智能、安全的需求。因此,N7在盲訂階段就獲得了5000臺訂單,上市一小時大定破萬,達到10138臺。東風日產表示,將用中國速度讓中國業務重回正軌,高度認可并充分授權本地研發團隊主導車型開發,縮短產品研發周期至24個月內。
在日產面臨與本田合并困境、2024財年預計最高虧損7500億日元的形勢下,其對中國的研發投入力度并未減少。東風日產計劃到2026年年底追加投入100億元用于新能源研發,技術中心也將擴招至4000人。日產還與華為、Momenta等中國合作伙伴展開了深入合作。
與日產同樣備受矚目的還有豐田。豐田在此次車展上從宣發到展館布置都下足了功夫,力求征服最廣泛的中國客戶。其微信公眾號設計活潑,穿插漫畫和網絡梗,令人耳目一新。展館則氣勢恢宏,細節滿滿,展示了GR賽車、bZ家族純電系列、改款活力系列及城市系列等多款車型。
豐田還首次展出了雷克薩斯“高端中的高端”世極品牌,以及全新一代純電雷克薩斯ES350e。豐田首款搭載鴻蒙座艙的D級純電轎車鉑智7也備受關注。這款由廣汽集團、廣汽豐田、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共同研發的車型,在華為鴻蒙座艙和Momenta輔助駕駛的加持下,被寄予厚望。
豐田的戰略為“立全球、更中國”,采取更中國的管理體制、研發體系及事業布局。其把決策權從日本總部移交給了中國常熟的研發中心,推出了ONE R&D及RCE體制。鉑智7的研發周期僅為18個月,整車本土化率提升至87%,供應鏈綜合成本約降15%。
相比之下,本田的展臺則顯得中規中矩。其與東風本田的S7和廣汽本田的P7并列展出,雖然這兩款車在輔助駕駛上已與Momenta合作,但使用的是本田自己的純電平臺云馳W架構和本田CONNECT4.0車機系統。S7和P7的車機采用豎屏設計,與中國消費者更喜歡的橫屏不符。不過,隨著廣本P7給出19.99萬元的價格,東本S7也驟降6萬元,推出了同樣的價格,算是從定價策略上慢慢接地氣。
馬自達則采用了本土合資伙伴長安汽車的EPA平臺來打造新能源產品。其展臺上的EZ-6和即將上市的EZ-60備受矚目。馬自達保持著一年出一款新能源汽車的節奏,其展臺設計頗具品質感,工作人員表示明年將推出更小一點的新能源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