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上海國際車展的喧囂中,保時捷首席執行官奧博穆的一席話引起了廣泛關注。他透露,鑒于保時捷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持續低迷,并自2022年起連續三年呈現下滑趨勢,特別是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同比減少了42%,保時捷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暫停在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售。
這一決策背后,是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復雜挑戰。盡管作為全球知名的豪華汽車品牌,保時捷在燃油車領域擁有極高的聲譽,但在電動汽車領域,其并未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專屬車型,而是延續了高價策略。這一策略與部分國際品牌采取的更為親民的市場定位形成了鮮明對比。
奧博穆在采訪中強調,保時捷的品牌核心價值在于其卓越的駕駛能力,這與一些新興品牌如小米所采取的低價策略截然不同。因此,保時捷并不將小米視為直接競爭對手。然而,面對中國市場日益激烈的電動汽車競爭環境,保時捷顯然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
為了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保時捷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座研究院。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深入研究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習慣,為保時捷未來的市場策略調整提供有力支持。保時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找到更適合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發展路徑,從而扭轉銷量下滑的頹勢。
保時捷此舉無疑展示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決心。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保時捷仍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