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科通信,這家國內商用交換芯片的佼佼者,在其上市后的首個完整財務年度中,交出了一份營收增長卻伴隨著虧損擴大的成績單。盡管營業收入達到了10.82億元,同比增長4.28%,但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卻高達6826.47萬元,相較于上一年度的1953.08萬元凈虧損,虧損幅度顯著擴大。
這一虧損的主要推手,是公司對研發的持續高投入。2024年度,盛科通信的研發費用高達4.28億元,同比增長36.40%,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接近四成。截至年底,公司的研發人員總數達到了409人,占公司總人數的76.31%,顯示出公司對技術研發的極度重視。
然而,這種重研發的策略并未能立即轉化為盈利。自2019年以來,盛科通信雖然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營收從1.92億元飆升至10.82億元,但凈利潤卻連續五年虧損,且虧損額逐年擴大。2024年,公司的扣非凈利潤虧損更是超過了1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盡管盈利狀況堪憂,但盛科通信的賬面資金卻十分充裕。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貨幣資金高達9.4億元,且短債規模為0,資產負債率僅為10.68%,遠低于上市前的72.47%。這一顯著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的上市融資。2023年9月,盛科通信在科創板成功上市,首發募資21.33億元,其中超募資金達到了10億元。
盛科通信并未吝嗇于使用這些超募資金。公司先后多次使用超募資金進行補流和增資芯片募投項目。近日,公司又披露了擬將3億元超募資金永久補流的公告。公司表示,將依托強大的研發團隊和充足的資金,加快補齊現有產品線規格,并向高端市場延伸,以期迅速提升市場地位。
然而,盛科通信在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市場的競爭壓力并不小。全球以太網交換芯片市場集中度較高,博通、美滿和瑞昱等海外巨頭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盛科通信雖然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但市占率僅為1.6%,與國際巨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公司在產品線覆蓋和最高端產品指標方面也存在落后,暫時無法與行業龍頭抗衡。
不過,盛科通信也面臨著國產替代的機遇。隨著國產設備商的快速崛起,海外交換機設備商在中國的份額正在快速縮小。盛科通信自主研發的以太網交換芯片已成功進入新華三、銳捷網絡、邁普技術等國內主流網絡設備商的供應鏈。然而,全球貿易摩擦的加劇也給盛科通信帶來了挑戰。公司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實體清單”,采購含有美國受限技術的“管制物品”將受到限制。
由于以太網交換芯片的平臺型和長生命周期特點,客戶和應用壁壘較高,盛科通信等后進廠商想要快速提升市場份額存在極大難度。全球范圍內符合盛科通信技術及生產要求的晶圓制造及封裝測試供應商數量較少,部分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稀缺性和專有性,更換新供應商會產生額外成本。
因此,盛科通信需要在研發和市場拓展之間找到平衡。一方面,公司需要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性能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積極尋求市場拓展機會,與更多國內網絡設備商建立合作關系,以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在國產替代的大潮中,盛科通信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公司能否抓住機遇、克服挑戰,實現扭虧為盈,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