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版圖上,一位傳奇人物的名字與銅緊密相連——王文銀,他的正威集團被譽為銅業的“王者”。近期,隨著銅價的飆升,王文銀和他的帝國再次成為焦點。
銅價的漲勢如同脫韁野馬,其增速甚至超越了黃金。在上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菊興大膽預測,銅價未來可能觸及每噸10萬元的高位。在此背景下,王文銀的故事被再次提起,他從一個倉庫保管員起步,用22年時間締造了一個銅業帝國。
王文銀的創業歷程充滿了傳奇色彩。少年時代,他就展現出過人的商業頭腦,通過販賣山里的竹筍、木耳賺取學費。1993年,他帶著僅有的400元南下深圳,開始了自己的奮斗史。在恒都電線廠擔任倉庫管理員期間,他迅速掌握了數千種物料的編碼和位置,被破格提拔,這讓他深刻認識到原材料的重要性。
1995年,王文銀創辦深圳協威電線廠,正式踏上創業之路。他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膽識,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逆勢收購設備和原材料,賺取了第一桶金。此后,他將“危機入市”的策略發揮到極致,多次在行業低谷時抄底收購,建立了龐大的銅業帝國。
正威集團的商業模式極具特色,通過控股或參股方式在全球布局礦產資源,特別是在非洲剛果(金)擁有年產能超過50萬噸的TFM銅鈷礦。同時,集團建立了從銅冶煉到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并布局新能源、半導體等高端應用領域。這種全產業鏈模式讓正威在行業內擁有極高的話語權。
然而,看似穩固的銅業帝國實則暗流涌動。近年來,正威集團因激進的擴張策略和多元化戰略的失敗而陷入危機。復雜的關聯交易和影子銀行融資維持了集團的擴張,但也導致了巨額負債。截至2023年底,正威系企業的總負債超過2000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占比高達60%。跨界投資分散了資金和管理精力,成為行業調控下的負擔。
2023年,正威集團的危機全面爆發。旗下上市公司正威新材被ST,王文銀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多家銀行申請凍結集團資產。然而,就在此時,銅價卻突破了歷史新高,這無疑給王文銀帶來了絕處逢生的機會。
2024年,銅市風云激蕩,LME三個月期銅價格突破每噸1.1萬美元,高盛預測銅價可能在2025年達到1.5萬美元/噸。這波超級行情讓正威手中掌握的銅資源價值水漲船高,僅以剛果TFM銅礦為例,按當前價格計算,該礦儲量價值就超過300億美元。同時,長期供貨合同帶來的穩定現金流為債務重組提供了談判籌碼。
面對危機,王文銀開始采取行動。正威集團啟動“斷臂求生”計劃,出售非核心資產回血。同時,王文銀罕見地主動接觸媒體,強調“正威主業非常健康”,試圖重振市場信心。然而,翻身之路依然荊棘密布。巨額債務壓力、信任危機以及國際礦業巨頭的競爭都是王文銀需要面對的挑戰。
為了應對危機,王文銀開始加快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如投資鋰電銅箔、半導體封裝材料等。同時,一直抗拒上市的正威集團近期傳出考慮分拆部分資產IPO的消息。業內專家指出,王文銀能否翻身取決于銅價能否維持高位、資產處置進度以及新的融資渠道能否打通。
王文銀的創業歷程充滿了傳奇與波折。他用22年時間創建了龐大的銅業帝國,但如今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他手中依然握有底牌——在新能源時代,他手握的銅礦資源價值凸顯。全球銅礦資源將在2030年前達到開采峰值,這意味著掌握資源的巨頭將擁有長期優勢。
王文銀能否續寫傳奇?正威集團這艘大船能否在銅價風暴中重新起航?這些問題都留給時間去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王文銀和他的帝國依然是中國經濟版圖上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