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產業正逐步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路徑,其產業鏈中的儲氫罐、燃料電池等核心部件的安全檢測需求也隨之急劇上升。面對這一趨勢,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傳統檢測流程復雜且繁瑣,高壓環境下的測試必須嚴格遵循CMA/CNAS標準,而人工記錄的方式不僅耗時,且容易出錯。根據2022年的行業報告,傳統實驗室的報告出具周期長達7至15天,這無疑成為了制約檢測效率的一大瓶頸。氫能材料的檢測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數據,紙質記錄方式存在嚴重的泄密隱患,對檢測安全構成了威脅。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國內某領先的氫能設備檢測中心引入了第三方LIMS系統,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該系統實現了全流程的數字化升級,通過自定義搭建的“儲氫罐爆破測試-燃料電池耐久測試”雙流程,審批節點從原先的5級縮減至3級,電子實驗記錄自動關聯檢測設備,數據采集誤差率降低了92%。
在質量合規性方面,該系統也實現了突破。系統內嵌了CMA 2023版評審條款,能夠自動生成質量體系文件,并通過檢測數據區塊鏈存證,滿足了CNAS現場評審的追溯要求。同時,該系統引入了國密算法對核心數據進行加密,權限管控細化至字段級,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對于壓力測試視頻等大文件,系統采用分片加密存儲,進一步提升了數據保護力度。
白碼LIMS系統針對氫能檢測特性,提供了專項解決方案。其動態報告引擎預置了20多種氫能檢測報告框架,支持參數化調整,某客戶通過該系統實現了70%報告的自動生成,人工復核時間縮短了65%。該系統的ELN模塊預設了氫脆試驗等15類標準記錄模板,并與SEM掃描電鏡等設備直連,實現了原始數據的自動歸檔。
在移動化服務方面,白碼LIMS系統也表現出色。委托方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提交加氫站部件的檢測需求,電子報告還加蓋了司法鑒定級的電子簽章,確保了報告的權威性和可信度。這一服務不僅提升了委托方的便利性,也進一步提高了檢測機構的檢測效率。
在氫能檢測機構加速擴項的背景下,白碼第三方LIMS系統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其模塊化架構支持快速部署CMA質量體系,移動端委托平臺日均處理200多個檢測工單,三重加密方案還通過了國家商用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該系統具備強大的動態流程配置能力,能夠靈活適配氫能產業從材料測試到系統認證的全場景需求,幫助實驗室在保證合規的前提下,將檢測產能提升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