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首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8年質保期的陸續到期,高昂的電池更換費用已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動力電池“脫保”問題引發了廣泛關注,消費者開始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據《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為應對這一挑戰,多家保險公司如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人保財險)和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地保險)已率先推出了針對電池容量衰減的保險產品,旨在緩解車主的續航焦慮。
自2016年起,根據工信部等部門的規定,新能源車企需為電池等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如今,這一期限已滿,大量新能源汽車面臨電池質保到期的問題。一品汽車APP數據顯示,今年將有32萬輛新能源汽車“脫保”,到202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8萬輛,2032年則將激增至720萬輛。未來8年內,我國動力電池質保到期的新能源汽車總量預計將接近2000萬輛。
質保到期后,部分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顯著下降。有車主反映,其開了8年半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衰減嚴重,續航里程從400公里降至約100公里,而更換電池的費用高達20多萬元。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的數據也顯示,多款純電新能源車型的動力電池包單件零整比均值較高,換電池成本占整車價格的比例超過40%。
鑒于高昂的電池更換成本,一些車企提供了電池終身質保服務,但這一政策往往附帶諸多限制條件,如首任車主不過戶、行駛里程限制、非營運車使用要求以及在正規4S店進行養護等。一旦車輛進入二手車市場或違反其他規定,車主將失去質保。
面對電池壽命和維修更換價格昂貴的問題,消費者對延保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他們期望獲得電池容量衰減、系統故障維修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保險保障。然而,保險公司在設計電池保險產品時面臨諸多難點,如承保前缺乏電池狀態數據、承保中無法監控電池運行、出險后維修匹配缺乏判斷依據等。
為了應對這些市場痛點和消費者的保障需求,保險公司積極進行了探索。人保財險推出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容量保障保險,在約定的保險期限或行駛公里數內,電池衰減達到一定比率即可獲得免費更換或維修的保障。該公司還與寧德時代合作,利用獨家授權數據進行電池保前檢測,并建立電池衰減預警系統,提前干預降低事故發生率。人保財險在全國搭建了300余家合作維修機構,確保車主用車無憂。
大地保險也推出了新能源汽車電池容量衰減保險,若保險期內動力電池衰減大于10%,即可免費維修或更換。該保險產品涵蓋了市面上95%以上的新能源車型,并對車齡和行駛里程提出了具體要求。
對于保險公司的創新探索,監管部門給予了肯定。今年初,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保險行業圍繞新能源汽車商業車險保障需求,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電池質保期的到期,動力電池“脫保”問題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議題。保險公司的積極介入和創新探索,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和保障,推動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