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穿戴設備領域,AR眼鏡正逐漸成為市場的新寵,吸引了眾多科技巨頭的目光。行業內的佼佼者,如創維數字(股票代碼:000810.SZ)、立訊精密(股票代碼:002475.SZ)以及歌爾股份(股票代碼:002241.SZ)等上市公司,都在積極探索這一新興市場,力求在AR技術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AR眼鏡的制造成本構成中,光學顯示單元無疑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其占據了整機成本的43%。這一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價格,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AR產品能否順利實現量產,并快速推向市場。除光學顯示單元外,計算單元(主控芯片)也占據了整機成本的31%,存儲部分占15%,而感知單元(包括攝像頭、傳感器、陀螺儀等)則占9%。
消費者對于AR眼鏡的購買動機多樣,但娛樂需求無疑是其中最為顯著的因素。據一項調查顯示,高達43.4%的消費者購買AR眼鏡是為了獲得更加沉浸和真實的娛樂體驗,尤其是游戲玩家群體,更是對AR眼鏡青睞有加。有29.2%的消費者選擇AR眼鏡則是出于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他們看重的是AR眼鏡的輕便性和續航能力。
在AR眼鏡的實際使用過程中,觀影和游戲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根據雷鳥創新發布的數據,91%的分體式AR眼鏡用戶主要利用眼鏡進行觀影和游戲,其中觀影占比59%,游戲占比32%。相比之下,AR眼鏡廠商一直強調的空間應用、3D拍照、多任務等場景,在實際使用中的占比卻僅為9%。這一數據無疑為AR眼鏡廠商提供了新的研發方向。
對于未來的AR眼鏡,消費者有著更為豐富的期待。他們希望AR眼鏡能夠提供更多的觀影和游戲功能,同時也希望能在休閑運動和通勤等場景中使用。在價格方面,大多數消費者可接受的范圍在1001-2000元之間,其次是2001-3000元,而4000元以上的價格則較難被接受。
在銷售渠道方面,線上電商平臺成為了AR眼鏡品牌競爭的主要戰場。以雷鳥Air 2s為例,在2024年的618大促期間,該品牌通過京東、天貓等平臺實現了銷量和銷售額的雙冠。線上渠道的優勢在于其廣泛的覆蓋范圍和靈活的促銷活動,尤其適合消費級AR眼鏡的標準化產品銷售。直播電商也成為了AR眼鏡快速觸達消費者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