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年末至2025年初的一系列節日接踵而至,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在“送禮物”功能上發力,試圖在這一新興領域站穩腳跟。從圣誕節、新年、春節,到情人節,各大平臺利用節日氛圍,積極推廣其送禮服務,為用戶打造全新的社交電商體驗。
早在去年圣誕前夕,微信小店便悄然開始了“送禮物”功能的灰度測試。用戶可以在商品頁面看到“送給朋友”的選項,這一創新功能迅速引發了市場的關注。隨后,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也相繼跟進,紛紛上線了類似功能,借助節日熱潮進行營銷。
春節期間,微信更是將“送禮物”功能提升到了聊天頁面的工具欄內,與“紅包”和“轉賬”并列,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使用。同時,微信還增設了“群發禮物”和“禮物抽獎”功能,進一步豐富了社交場景下的互動體驗。馬化騰、張小龍等高管也在春節期間通過“禮物抽獎”的方式為員工送上禮物,為這一功能站臺。
據微信發布的春節數據顯示,休閑零食、糖果/巧克力、毛絨/布藝類商品成為了用戶送禮的熱門選擇。多個品牌也借助這一功能實現了銷量的顯著增長。例如,三只松鼠春節期間的送禮總銷售額超過了1000萬元;特侖蘇除夕當日的微信小店總GMV環比增長了20倍;瑞幸咖啡的禮品套裝日均銷量更是達到了8萬件。
然而,盡管“送禮物”功能在節日期間大放異彩,但商家和用戶對于這一功能的看法卻不盡相同。一位多平臺經營的食品商家表示,送禮并不是日常高頻的需求,主要還是依賴于節日氛圍的推動。他認識的同行中,雖然多數都接到了送禮訂單,但對整體銷量的提升作用有限。
由收禮方填寫地址的規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體驗。如果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只有收禮方才能申請退款,這無疑給售后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一位88VIP用戶就因此感到煩惱,他讓朋友幫忙操作退貨,結果退貨運費還需要他自己承擔。另一位通過微信小店“送禮物”功能下單的用戶則發現,她購買的商品實際上是由拼多多商家發貨,發貨提示短信所顯示的實際價格僅為她付款價格的四分之一。
電商平臺也在積極尋求通過游戲互動等方式加深用戶對“送禮物”功能的認知。例如,淘寶在蛇年央視春晚上以1分錢搶禮物的形式送出了價值1000萬元的商品;元宵節前后又推出了“猜燈謎”活動,吸引了眾多用戶的參與。這些舉措不僅簡化了送禮流程,還幫助商家實現了借助平臺進行推廣的目的。
然而,隨著節日氛圍的逐漸消散,“送禮物”功能的日常需求也顯得愈發有限。一位圖書商家透露,2025年1月其淘寶店鋪的送禮訂單在訂單總量中的占比極小,整體增量有限。微信指數趨勢也顯示,“送禮物”關鍵詞的搜索量在最近30天內呈現陡降后趨于平穩的趨勢。
對于商家而言,“送禮物”功能更適合專門做禮品市場的商家,其他品類的增長空間相對有限。一位多平臺經營的食品商家表示,他對各個平臺的“送禮物”功能持觀望態度,打算在明年春節期間嘗試一下,但對于春節之外的其他節日則不做規劃。
售后問題也成為了制約“送禮物”功能發展的一大瓶頸。多位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吐槽微信小店商家不發貨、貨不對板等問題,以及淘寶送禮訂單的退換貨難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用戶的購物體驗,也給平臺帶來了潛在的負面影響。
因此,對于微信、淘寶等平臺而言,如何在保持“送禮物”功能新鮮感與實用性的同時,解決售后問題、提升用戶體驗,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畢竟,在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留下糟糕的印象很容易,而扭轉過來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