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汽車業巨頭本田與日產被曝已進入合并談判階段,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據稱,三菱汽車也可能成為這一合并計劃的一部分,旨在通過整合技術和經營資源,提升全球競爭力,目標是躋身世界第三大汽車集團之列。
在中國市場,本田和日產面臨著同樣的困境,銷量和利潤均出現下滑。2024年前11個月,本田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了30.7%。為了應對市場變化,本田甚至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削減產能,其中包括首次減少中國市場的產量。日產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不佳,兩家公司都面臨著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的挑戰。
在全球汽車市場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本田與日產選擇通過合并來增強實力。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兩家公司更好地應對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的挑戰,還能在全球市場與更大的競爭對手展開更有力的競爭。同時,全球范圍內汽車企業的合作與合并趨勢也在不斷加強,如美國通用與現代在電動汽車和軟件領域的合作,德國寶馬與豐田在燃料電池車方面的全面合作等。
在中國,汽車行業的合作與合并案例同樣屢見不鮮。大眾與小鵬的合作、日產與華為的合作,以及上汽大眾與斯柯達的渠道合并等,都是汽車企業為應對市場變化而采取的積極措施。這些合作與合并不僅有助于企業整合資源、提升效率,還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對于本田與日產合并的消息,兩家公司均未否認,但表示正在探討未來合作的可能性。如果合并成功,將形成一個與豐田相抗衡的汽車巨頭,日本汽車產業也將整合為兩大陣營。這將為本田和日產提供更多資源,以在全球市場與更大規模的競爭對手展開競爭。
然而,在這一合并計劃備受關注的同時,另一則消息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據稱,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已與日產汽車接洽,尋求收購后者多數股權。鴻海一直在大力投資電動汽車工廠,并對日產的全部資產感興趣。然而,日產內部對海外資本的排斥態度可能會成為這一收購計劃的障礙。據悉,日產即將召開董事會,表決與本田進行合并協商的諒解備忘錄,其中可能包含一條禁止與第三方協商的限制性條款,以阻止鴻海的收購行動。
盡管富士康在造車行業屢戰屢敗,但其造車的夢想并未破滅。今年年初,富士康在河南鄭州注冊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公司,經營范圍涵蓋零部件、新材料以及汽車整車銷售等。如果富士康能夠成功收購日產,將擁有日產的造車經驗和經營成果,并推廣其開放平臺MIH,與更多車企合作,繼續其代工賺快錢的生意。然而,這一計劃可能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日產對海外資本的排斥態度以及汽車行業的長期主義和重投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