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因未拔手機充電器引發(fā)火災的新聞引發(fā)社會關注。據報道,某住戶因充電器長期未拔,導致充電線自燃,最終造成家中財產損失超十萬元。此類事故并非個例,近年來多起類似事件均與使用劣質充電設備有關。市場上的充電頭價格差異顯著,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消費者不禁疑惑:這些產品究竟有何區(qū)別?
為解答公眾疑問,消防部門近期開展了一項專項實驗,從用料、結構、安全性等多維度對比合格與廉價充電頭的差異。實驗首先對兩類產品的重量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合格充電頭普遍更重,其內部采用更多優(yōu)質元器件,而廉價產品為壓縮成本,往往減少用料,導致重量明顯偏低。
進一步拆解發(fā)現,廉價充電頭內部結構松散,元器件布局稀疏,焊點粗糙且缺乏固定支撐,整體做工簡陋。相比之下,合格產品內部設計緊湊,電路復雜,使用大量高質量元件,部分產品甚至配備獨立散熱銅片,可有效防止設備過熱引發(fā)的安全隱患。
外殼阻燃性能是實驗關注的另一重點。充電頭工作時溫度可達30℃至80℃,快充時更高,外殼材料是防止短路過熱起火的第一道防線。實驗表明,合格產品多采用耐高溫、阻燃性能優(yōu)異的材料,而廉價產品為降低成本,常使用不合格材料。燃燒測試中,劣質充電頭不僅無法阻燃,甚至出現助燃現象,火災風險極高。
實驗結論顯示,廉價充電頭通過簡化結構、減少用料降低成本,但犧牲了產品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專家建議,消費者購買時應認準“3C認證”,優(yōu)先選擇有品牌保障的合格產品,避免因貪圖便宜選購無認證的“三無”設備。
長期不拔充電器的危害同樣不容忽視。充電器作為將高壓電轉換為低壓直流電的器件,即使未連接手機,只要接通插座便處于工作狀態(tài)。長期插在插線板上不僅會持續(xù)耗電,還會因發(fā)熱加速器材老化,增加短路或高壓擊穿風險,進而引發(fā)火災。專家提醒,使用完畢后應及時拔下充電器,避免安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