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光伏產業迎來規模化退役潮,退役光伏組件的高效回收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課題。然而,EVA膠膜老化后粘結力增強、熱解溫度控制精度不足、廢氣處理系統難以達標等問題,導致多數回收企業面臨技術瓶頸。上海冠頂工業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800℃連續式光伏板熱解爐,通過技術創新突破三大核心難題,為行業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
傳統回收工藝中,EVA膠膜與硅料、玻璃的緊密粘結導致機械剝離法效果不佳,要么分離不徹底殘留雜質,要么過度處理破壞硅料晶體結構。更嚴峻的是,熱解溫度對膠膜分解具有決定性影響——溫度偏離800℃±10℃的黃金區間,輕則導致膠膜裂解不完全堵塞設備,重則引發硅料氧化報廢。據《太陽能學報》2023年研究顯示,溫度波動超過5%將使硅料回收率下降18%。與此同時,傳統間歇式熱解設備缺乏穩定控溫能力,且廢氣處理系統不完善,導致企業常因排放超標面臨環保處罰,嚴重制約規模化生產。
針對行業痛點,冠頂公司研發的800℃熱解爐實現了三方面技術突破。在溫度控制領域,設備采用高精度PID動態溫控系統,配合多組分布式傳感器,將熱解腔體溫度穩定控制在800℃±2℃范圍內,確保EVA膠膜充分裂解的同時,避免硅料氧化。經第三方檢測,分離后的硅料純度達到《GB/T 39758-2021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技術規范》要求,玻璃基板完整率超過95%。
運行模式方面,該設備突破傳統間歇式作業局限,通過自動化連續進料系統與分級出料裝置,實現破碎光伏板碎片在惰性氣體保護下的高效分離。物料經輸送裝置進入熱解腔體后,系統實時監測各組分分離狀態,分類收集硅料、玻璃和金屬框架,單臺設備日處理量可達20噸,較間歇式設備效率提升3倍以上。
在環保處理環節,冠頂公司構建了“冷凝回收+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燒”三級廢氣處理系統。熱解產生的含塵氣體首先通過冷凝裝置回收可凝有機物,轉化為液態燃料循環利用;隨后經活性炭吸附塔去除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最終通過催化燃燒裝置將有害氣體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放濃度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二級標準。該工藝與《環境工程學報》2022年研究結論高度契合,驗證了其技術先進性。
目前,冠頂800℃熱解爐已在江蘇、浙江、四川等12個省市的光伏回收企業投入應用。實踐數據顯示,該設備使硅料回收成本降低40%,資源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2%,幫助企業實現合規生產與經濟效益雙贏。其標準化設計適配不同規模回收場景,為行業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作為深耕工業熱工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冠頂工業設備有限公司位于青浦區工業園區,擁有研發、生產、售后全鏈條服務能力。公司技術團隊持續優化熱解工藝參數,已形成覆蓋光伏組件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隨著光伏產業進入退役高峰期,此類創新裝備對構建循環經濟生態、推動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39758-2021 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技術規范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1.
[2] 李娟,王浩,張磊. 退役光伏組件EVA膠膜熱解特性研究 [J]. 太陽能學報,2023, 44(5):12-18.
[3] 趙陽,陳明,劉敏. 光伏組件熱解回收廢氣處理技術研究 [J]. 環境工程學報,2022, 16(8):2654-2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