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前沿人工智能模型論壇上,螞蟻集團平臺技術事業群總裁駱驥分享了集團在人工智能算力與技術創新領域的最新進展。他透露,螞蟻已建成覆蓋萬卡規模的國產算力集群,該集群不僅適配自主研發的模型及主流開源框架,訓練任務穩定性更突破98%,其性能表現已與國際頂尖算力集群持平,目前正全面支撐安全風控領域的大模型訓練與推理服務。
駱驥指出,當前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正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基于“規模定律”的模型迭代推動語言大模型訓練數據量突破20TB,參數規模邁入萬億級門檻;另一方面,算力資源緊缺與成本攀升已成為制約技術突破的核心瓶頸。這種矛盾促使行業必須通過效率優化實現突破。
針對這一困境,螞蟻集團提出“三大效率”提升戰略,即通過模型參數效率、數據應用效率與計算效率的協同優化,重點改善模型響應速度與知識規模兩大核心指標。以螞蟻百靈大模型體系為例,該系列已形成覆蓋語言、推理、多模態的全尺寸開源矩陣,其中10月發布的全球首個萬億參數級開源思考大模型Ring-1T,在邏輯推理、代碼生成、數學解題(達國際奧數銀牌水平)及醫療健康、創意寫作等領域展現卓越能力。
技術團隊通過創新訓練方法,成功將訓練效率提升近一倍,同時穩定了訓練與推理的序列長度。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推理生成環節,Ling-1T模型采用演進式思維鏈技術,在保持思考準確率的前提下,將Token資源消耗大幅降低,實現了性能與成本的雙重優化。這種“帕累托最優”的平衡,為大規模商業應用提供了可行性路徑。
駱驥特別強調技術倫理的重要性:“AI發展的終極目標不是替代人類,而是通過人機協同放大人類潛能。在智能時代,我們既要追求技術突破,更要確保AI系統符合倫理規范、安全可信。”這一理念貫穿于螞蟻集團的技術實踐,其安全風控大模型已通過多重可信機制保障決策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