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鏈企業正加速布局機器人賽道,從自動化設備采購方轉向機器人整機與核心部件的研發制造者。藍思科技近日宣布與越疆機器人達成10000臺四足機器狗組裝協議,并成為其關節電機、結構件等核心部件的主要供應商。這一合作標志著這家以手機玻璃加工起家的企業正式切入“機器人鏈”,其智能機器人新總部計劃于2025年11月在湖南啟用,同步啟動的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將整合產業鏈資源。
藍思科技的轉型并非孤例。領益智造今年6月發布“三位一體”機器人戰略,明確將消費電子、汽車、機器人作為三大核心業務板塊。該公司已與智元機器人、強腦科技等建立合作,其伺服電機、減速器等產品已進入量產階段,計劃未來搭建數百條自動化組裝線。長盈精密則設立全資子公司專注人形機器人領域,2025年上半年海外訂單收入突破3500萬元,深圳智能制造產業園預計四季度投產,屆時將形成6萬平方米的專用生產空間。
追溯產業淵源,蘋果對供應鏈的智能化要求催生了早期布局。富士康2011年提出的“百萬機器人計劃”雖未完全實現,但推動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企業構建起自動化產線。立訊精密自2011年切入蘋果供應鏈后,持續投入智能工廠建設,2020年與拓斯達簽訂6.5億元自動化設備訂單。其機器人總部基地項目已于常熟開工,總投資5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預計達100億元,重點研發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
技術積累正轉化為市場優勢。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透露,公司已進入北美及國內頭部機器人供應鏈,2025年計劃出貨人形機器人3000臺、四足機器狗超萬臺。領益智造高級副總裁蔣萍琴表示,公司機加工結構件、靈巧手零部件等已形成完整產品矩陣,獲得海內外客戶硬件訂單。長盈精密則將業務重心轉向靈巧手傳動件,目前供應料號超400個,客戶包括多家知名機器人企業。
盡管多數企業未單獨披露機器人業務收益,但市場潛力不容忽視。摩根士丹利預測,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5萬億美元,中國預計占據30%存量。國泰海通證券研報指出,3C產業鏈的快速迭代能力和專業化分工模式,與人形機器人“零部件-模組-整機”的制造邏輯高度契合。這種產業協同效應正在顯現:富士康休斯頓工廠將部署英偉達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生產AI服務器,優必選工業機器人已在富士康深圳、鄭州工廠實訓,云智匯科技則負責其全球市場推廣。
部分企業選擇漸進式布局。立訊精密在投資者問答中表示,將持續關注機器人商業潛力,目前與多家海內外企業建立研發合作。歌爾股份今年申請兩項機器人相關專利,涉及行走方法和語音識別系統。這種謹慎態度與藍思科技的高舉高打形成對比,但共同指向同一個趨勢:曾經的手機供應鏈巨頭,正在為AI終端時代的到來儲備技術產能。當機器人開始組裝iPhone時,制造機器人的生產線或許已悄然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