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在第八屆進博會上,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成為高頻詞,從技術創新到產品開發,從運營實踐到理念傳播,全方位展現了全球綠色發展的最新成果。這里不僅是貿易的舞臺,更成為全球綠色轉型的“風向標”。
GE航空航天在技術裝備展區首次展出了1:2比例的LEAP-1C發動機模型。這款為中國商飛C919提供動力的發動機,相比上一代CFM56機型,碳排放減少15%,燃油效率提升15%,噪聲影響范圍縮小75%,氮氧化物排放量低于CAEP/6標準50%,為航空業的綠色升級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全球礦產資源巨頭力拓集團則聚焦自身業務的碳減排。其電力使用中,78%來自可再生能源,并計劃到2030年將這一比例提升至90%。力拓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合作,在蒙古國奧尤陶勒蓋銅礦啟動了純電換電礦卡技術應用試點。通過換電站快速更換電池,礦卡無需長時間充電,顯著提升了運營效率。
立邦推出的“汽車涂裝綠色解決方案”同樣引人注目。其中,“緊湊型整車水性工藝”縮短了涂裝線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可降低15%的生產能耗,每生產8輛車即可減少1噸碳排放。其他技術如熱塑性汽車外飾模內涂層、高低溫一體化涂裝工藝等,也為汽車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新思路。
在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HRC(亨睿碳纖維)全球首發了中型電動垂直起降物流無人機LEU100。這款無人機采用碳纖維材料,最大起飛重量140kg,航程200km,巡航速度120km/h,最大商載55kg,適用于物流運輸、醫療救援、應急救災等場景。HRC碳中和公司總經理王智永介紹,碳纖維的輕質高強特性,顯著提升了無人機的續航能力和載貨量,降低了整體運營成本。
HRC還展示了“綠色可循環復合材料生態體系”,通過獨家專利技術,將碳纖維廢料回收加工為高附加值中間體,最終轉化為終端產品。回收技術采用低能耗、無污染工藝,保留了原生材料95%以上的機械性能,碳排放僅為原生材料的4.7%。目前,HRC已與空中客車、哈飛空客等企業達成回收及再利用合作,推動了復合材料行業的循環發展。
綠色理念不僅滲透到工業領域,也逐步融入日常消費場景。家居、服飾、照明、汽車等行業的展品,將“循環”“低碳”等理念融入設計,讓綠色消費從概念變為現實。
昕諾飛展出的“飛利浦E9環保吊燈”以紙和竹漿為主要原料,金屬部分使用再生鋁,照明效果、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與傳統材料相當。生產一臺E9環保吊燈可減少約18.4kg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一棵樹一年的碳吸收量。這款產品已在飛利浦天貓旗艦店上架,受到消費者歡迎。
優衣庫推出了舊衣物修補改造與回收系統。消費者可將穿舊或輕微破損的優衣庫衣物回收,或帶到“衣物新生工坊”進行修補和刺繡改造,延長衣物使用壽命。衣物回收項目于今年12月起陸續推向全國,推動了服飾行業的循環經濟。
沃爾沃汽車在展臺內搭建了“自然好 自然對你好”主題展示區,展示了循環經濟在汽車生產與回收中的應用。例如,鋁材建立100%價值保留及閉環回收體系,電池管理制定材料循環閉環方案,鋼材管理優化全鏈路流程,減少資源浪費與環境負擔。
綠色發展的推進,需要從產品設計、生產運營到社會責任的全鏈條協同。本屆進博會上,眾多企業跳出單一環節的減碳局限,將可持續理念融入價值鏈各端,構建起覆蓋生產、消費、回收的綠色生態閉環。
宜家長期將ESG理念融入全價值鏈。產品端,“桑羅帕瑞”系列毛絨玩具大多采用可再生材料;運營端,“回購和再售服務”在2025財年回收了近3500件產品,再售率高達91%;數字化流程的上線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宜家與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合作,發起“中國典型瀕危動物保護試點示范捐贈及合作”項目。每售出一個指定毛絨玩具,宜家將捐贈1歐元,用于支持雪豹、白頭葉猴、黔金絲猴等瀕危動物保護。截至進博會開幕,已有超7萬名消費者參與。
無印良品展出的“OBP海洋再生素材”手編包同樣引人注目。OBP(趨海塑料)指距離海岸50公里范圍內未被有效管理的塑料廢棄物。無印良品鼓勵漁民回收廢棄漁網,經分選造粒后進入紡絲環節,形成紗線;海洋廢棄物則加工為OBP顆粒,塑形為適合編織的材料。手編包采用山東省新河草編非遺工藝,由當地手工藝人完成編織,既保護了傳統技藝,又提供了靈活就業機會。
從工業實踐到日常消費,再到完整的生態鏈條,本屆進博會展示了全球企業在綠色發展領域的最新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停留在展臺上,更將走向生產線、融入消費品,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