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百度十大科技前沿發明”發布會近日在北京落下帷幕,這場以“前沿發明,引領智能躍遷”為主題的盛會,集中展示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突破。會上發布的十項發明覆蓋了大模型、深度學習框架、AI算力、智能體、AI搜索、數字人、無人駕駛等核心技術方向,標志著我國AI技術正邁向更高水平的自主創新階段。
據百度專利事務部總經理崔玲玲介紹,此次發布的十大發明構建了從算力到場景應用的完整技術棧。其中,“自回歸統一建模的原生多模態大模型”實現了文本、圖像、視頻等多模態數據的統一處理;“大模型訓練全流程高效容錯技術”則顯著提升了超大規模模型訓練的穩定性。在應用層面,“劇本驅動的高說服力數字人技術”已能生成具有情感表達能力的虛擬主播,而“基于多智能體協同的AI搜索引擎”則通過多智能體協作提升了搜索結果的精準度。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百度強大的專利儲備。數據顯示,百度在人工智能全領域專利數量已連續七年位居國內首位,生成式AI和大模型專利申請量領跑全國,深度學習專利申請量更是躍居全球第一。公司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在發布會上強調:“專利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保護傘,更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我們正通過技術轉化,讓AI真正服務于社會。”
部分發明已展現出顯著的應用價值。以“信息流端到端內容理解與序列生成技術”為例,該技術通過構建“理解-生成-分發-反饋”的閉環系統,突破了傳統推薦系統內容理解與分發割裂的局限,目前已在百度地圖、電商等多個場景落地,推動相關業務指標大幅提升。另一項“兼容端到端軌跡方案的自動駕駛橫縱聯合控制技術”,則通過優化車輛橫向與縱向控制的協同性,顯著提升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與乘坐舒適性。
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展尤為引人注目。依托上述控制技術,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方案實現了更精準的軌跡跟蹤和更平滑的加減速控制,為蘿卜快跑的商業化運營提供了技術保障。截至目前,蘿卜快跑累計服務次數已突破1400萬次,安全行駛里程超過2億公里,并在多個城市啟動了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
崔玲玲指出,十大發明中的多項技術體現了當前AI發展的前沿趨勢,如多模態交互、智能體協同、大規模集群訓練等。這些技術不僅代表了百度對技術邊界的探索,更通過實際場景驗證了其商業價值。例如,“蒸汽機(文心專精)音視頻一體化生成大模型技術”已能實現高質量的音視頻內容生成,而“飛槳科學計算高效求解技術”則為復雜科學計算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據悉,百度世界2025大會將于11月13日在北京舉行,屆時將進一步展示AI應用、大模型、智能云、無人駕駛等業務的最新成果。部分十大發明技術預計將在會上呈現更具體的應用案例,展現AI技術如何深度融入生產生活,推動各行業智能化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