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碼領域博主在社交平臺透露了華為在生物識別技術上的最新進展。據其披露,華為的3D人臉識別與側邊指紋識別均采用自主研發算法,未使用通用解決方案。上游供應商僅提供傳感器及模組元件,算法調試與系統整合均由華為獨立完成。該博主在評論區進一步說明,指紋識別算法此前已實現自研,而3D人臉識別技術則從本代產品開始采用模組自主調試模式,供應商無法通過提供整套方案獲取利潤。
針對技術迭代時間線,該博主回應網友提問時表示,蘋果雖在研發屏下3D人臉識別技術,但其首代產品仍將采用非全屏下方案。此前有爆料稱,某年度旗艦機型(推測為華為Mate 80系列)將全面搭載國產3D人臉識別方案,其元件模組、發射器及接收器均由國內頂級廠商供應,采購規模顯著。供應鏈消息顯示,國產屏下3D人臉識別技術已完成實驗室進版測試,終極目標為實現全屏下處理。
根據行業規劃,2026年部分元件將實現屏下集成,雙挖孔尺寸將進一步縮小;2027年技術將完全小型化,支持單孔或全屏下3D人臉識別。目前,蘋果、華為與榮耀仍堅持采用3D人臉識別方案。其中,蘋果自2017年iPhone X機型首次引入Face ID技術;華為于Mate 20 Pro機型搭載3D結構光人臉識別,并同步支持屏幕指紋;榮耀則在Magic 2推出3D感光版,最新Magic8 Pro采用雙3D解鎖組合方案。
回顧技術發展歷程,華為Mate 20 Pro的3D結構光技術曾引發市場關注。該機型通過前置點陣投影器與紅外攝像頭組合,實現高精度面部識別,同時支持濕手解鎖的屏幕指紋技術,成為當時生物識別領域的標桿產品。其馥蕾紅配色版本更因獨特設計語言與工藝水準,在高端市場獲得廣泛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