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創始人馬斯克近日對中國民營航天領域的新進展發表看法,特別關注到藍箭航天研發的朱雀三號可回收火箭。他表示,這款新型火箭若研發順利,未來或具備超越獵鷹9號的潛力,但同時強調其技術層級與SpaceX正在研制的星艦存在差距。
作為全球商業航天的標桿企業,SpaceX的獵鷹9號自2010年首飛以來,已累計完成超過500次發射任務。這款采用高強度鋁鋰合金箭體的火箭,一級配備9臺梅林1D++液氧煤油發動機,憑借可重復使用技術大幅降低了太空運輸成本。其成功經驗為全球航天界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航天企業正加速追趕國際先進水平。藍箭航天最新研制的朱雀三號采用不銹鋼作為主結構材料,箭體直徑達4.5米,全長66.1米,起飛質量約570噸。該火箭一子級搭載9臺天鵲-12A液氧甲烷發動機,總推力超過750噸,設計目標是將單位載荷發射成本控制在每公斤2萬元人民幣以內,與獵鷹9號當前約3000美元/公斤的成本水平相當。
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成為朱雀三號的核心亮點。相比傳統液氧煤油或液氫液氧方案,這種推進劑組合具有燃燒充分、積碳少的特點,特別適合發動機多次點火和重復使用。其性能介于高效率的液氧煤油與大推力的液氫液氧之間,同時儲存條件更簡便、成本更低,在推力與經濟性之間實現了平衡。
該火箭研發團隊已完成首飛前的關鍵試驗。10月中下旬,朱雀三號順利通過加注合練及靜態點火測試,標志著首飛進入倒計時階段。按照計劃,這款火箭將于11月實施入軌發射,并嘗試一子級垂直回收。若試驗成功,中國將擁有首款具備完全重復使用能力的運載火箭。
朱雀三號的設計理念突出"可復用"特性。完成軌道發射任務后,火箭一子級將通過自主導航返回指定回收場,實現軟著陸后經過檢修可再次執行發射任務。這種技術路徑與獵鷹9號相似,但采用的不同材料體系和發動機方案,展現了中國航天企業的技術創新思路。











